偈颂一一二首(其三十)

拟思量,何劫悟。不思量,终莽卤。

欲思不思踏破时,万里无云常显露。

常显露,妙用恒沙非旦暮。

形式: 偈颂

鉴赏

这首诗以禅宗的思维为线索,探讨了思考与不思考之间的辩证关系。首句“拟思量,何劫悟”提出对事物的思考与理解需要时间,暗示了一种顿悟的过程。接着,“不思量,终莽卤”则指出过度思考可能导致混乱和无序,强调了自然状态的重要性。

“欲思不思踏破时,万里无云常显露”这两句是全诗的核心,表达了在恰当的时机放下思考,让心灵回归纯净的状态,就如同万里晴空,一目了然。这里的“踏破时”可以理解为找到那个恰到好处的时刻,即在适当的时机放下一切杂念,达到内心的平静与清明。

最后,“常显露,妙用恒沙非旦暮”进一步阐述了这种状态的持续性与深远意义。常显露意味着这种清晰、纯净的状态并非偶然,而是长久保持的常态;而“妙用恒沙非旦暮”则强调了这种智慧与能力的丰富与持久,不是短暂的瞬间爆发,而是如同恒河沙数般广泛且永恒。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禅宗的哲学思想,引导读者探索内心世界的深层,鼓励在适当的时候放下思考,回归自然,从而达到心灵的自由与解脱。

收录诗词(316)

释清远(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偈颂一一二首(其三十一)

来来去去去来时,去去来来离觉知。

了得去来无挂碍,方知尘劫不思议。

形式: 偈颂 押[寘]韵

偈颂一一二首(其三十二)

遍界不藏全体露,丝毫有见事还差。

会中谁是先陀客,不动纤尘便到家。

形式: 偈颂 押[麻]韵

偈颂一一二首(其三十三)

独自坐方信,西来有达磨。

独自行不用,红莲足下生。

独自语分明,向谁谁肯许。

独自参刹刹,尘尘示指南。

相逢相问穷端的,莫道山僧解放憨。

形式: 偈颂

偈颂一一二首(其三十四)

昔人已乘白云去,此地空馀绿水流。

绿水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湖南旧说老杨岐,失却金毛师子儿。

江南江北无觅处,龙门今日顺风吹。

顺风吹,啰啰哩,水急风高下钓矶。

形式: 偈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