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元代诗人凌云翰的《松月斋为张克敬赋》描绘了一幅静谧而清幽的夜晚画面。首句“斋前尽是长松树”点出环境的宁静,斋舍周围环绕着高大的松树,增添了空间的深远感。山月的出现使得气氛更为清冷,“山月来时分外清”,月光洒在松林间,更显月色皎洁。
接下来两句“龙吐大珠惟一颗,鸾窥圆镜欲三更”运用了比喻,将月亮比作龙吐出的大珠,形象生动地展现了月光的明亮和圆润;而“鸾窥圆镜”则以神话中的鸾鸟照镜,暗示时间已近深夜。秋声透过窗户,带来一丝凉意,“秋声径度窗棂响”,增添了夜晚的寂寥感。
“夜色斜穿屋角明”进一步描绘了月光照亮屋角的景象,透露出一种静谧的明亮。最后,诗人表达了不求登天而去,而是选择在江海度过余生的愿望,流露出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描绘松月夜景,寓情于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