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勾践轼怒蛙,锄商脚祥麟。
万物贡所遭,通遏非缘身。
周礼尽地利,羲经发天真。
拯物有余资,寸璞山嶙峋。
君看乘舆者,进退皆由人。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桑悦的《感怀诗(其七)》,以勾践和羲皇的历史典故为引子,表达了对世间万物命运的看法。首句“勾践轼怒蛙”暗寓勾践虽处困境仍能坚韧不屈,对微小事物保持敬畏;“锄商脚祥麟”则借祥瑞之象讽刺商人的权势。接下来,“万物贡所遭”揭示了万物各有其生存之道,而“通遏非缘身”强调命运并非完全由个人决定。
诗人引用“周礼尽地利,羲经发天真”,意在指出古代礼仪制度遵循自然法则,而“羲经”代表伏羲八卦,象征着天道的智慧。他进一步阐述,拯救万物并非仅凭一己之力,而是凭借深厚的资源和智慧,“寸璞山嶙峋”比喻丰富的内在才能。
最后两句“君看乘舆者,进退皆由人”,诗人以君王乘坐的车舆为例,表明即使位高权重,其行动和决策仍然取决于人为的因素。整首诗寓言深刻,体现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和对权力伦理的反思。
不详
盎盎临春阁,盈盈珠翠妆。
桃李满庭除,东风有余香。
更衣间罗绮,抚瑟杂宫商。
艳阳好天气,欢乐殊未央。
一朝秋节换,凄雨生洞房。
缅怀素心人,风波隔潇湘。
磨砖作明镜,黯淡无晶光。
照鬓向清水,玄云忽成霜。
兰枯蕙亦槁,芳菲转萎黄。
谁为御寒计,当春独悲伤。
东方有佳人,靓妆不逾国。
蹇修孰知名,矩步依内则。
行思飞蝶幸,坐受细虫惑。
岂如临江花,落水送春色。
梧桐片月堕,袅袅凉风生。
日中转炎燠,霜雪凝暗零。
手抟初月光,遥寄千里情。
天晴三五夜,是妾寸心明。
老聃良不死,昨日始著书。
居今苟阅世,临渊语非虚。
吾师有屈伸,任道为卷舒。
薄阴蔽明月,千古清光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