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张琦(君玉)所作的《赠杭东乡》。诗中以“白璧名方重,黄金用未舒”开篇,巧妙地运用了比喻手法,将名望和财富比作珍贵的白璧与黄金,但并未完全展现其价值,暗示了诗人的某种隐忍或期待。接下来的“欲将南去舸,收载北游书”,则表达了诗人对远方的向往与对知识的追求,通过乘船南行,收集北地的书籍,展现出一种开阔的视野和求知的热情。
“碧草莎鸡候,青山豆荚初”两句,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日景象,碧绿的草地、鸣叫的莎鸡、青葱的山峦、初熟的豆荚,构成了一幅和谐自然的画面,同时也寓意着新生与希望。最后,“家僮得来信,长彗帚烟墟”则以家中的仆人收到远方的信件,以及长扫帚在烟雾弥漫的村落中忙碌的情景,展现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以及对故乡生活的怀念。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和情感的深沉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远方探索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家乡的思念,以及对生活细节的敏锐观察,是一首富有情感深度和画面感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