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梁鸯之养,或失其时。曹公之肉,不救其饥。
羊质而皮,狐假而威。谁能于此,辩是与非。
此诗以梁鸯、曹公、羊质、狐假等典故入题,寓意深刻。首句“梁鸯之养,或失其时”借梁鸯比喻事物发展需适时,否则可能失去最佳时机。次句“曹公之肉,不救其饥”以曹操为例,说明仅依赖外在资源,如物质财富,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接着“羊质而皮,狐假而威”通过羊披狐皮、狐借羊皮的比喻,指出表面现象与实质之间的差异,强调内在本质的重要性。最后两句“谁能于此,辩是与非”提出疑问,引人深思,在复杂多变的现实面前,如何辨别真伪、是非,体现了诗人对社会现象的洞察和思考。整诗语言简洁,寓言性强,富有哲理意味,旨在启发读者对于事物表象与本质、时机选择、资源利用等多方面进行深入思考。
不详
(1176~1260)或(1175~1260)字用章,泽州晋城(今属山西晋城)人。唐高祖李渊第二十二子韩王元嘉之后。年幼时,勤于经史百家,尤精通二程理学。承安间以经义举进士第一,弃官教授乡里,隐居嵩山,元政府泽州长官段直从河南嵩山迎回任泽州教授,长期在泽州大阳生活教学。金亡后,忽必烈召之不出,卒谥庄靖。能诗文,其诗感伤时世动乱,颇多幽愤之音。有《庄靖集》
有怀伊人,在泮饮酒。我客戾止,其尝旨否。
未见君子,我心孔疚。惠然肯来,小大稽首。
江风不波,峭壁森立。冥冥飞鸿,翔而后集。
倾盖相逢,堂堂两公。寂寥渡口,以济不通。
冬夏长青,昼夜不舍。拔本塞源,岂知量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