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牡丹(其一)

银海笼春冷茜浓,松煤急貌不能红。

太真月下胭脂颊,试问谁曾见影中。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东]韵

鉴赏

这首诗《雪牡丹(其一)》由明代诗人徐渭所作,通过对雪中牡丹的描绘,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视角和细腻的情感表达。

首句“银海笼春冷茜浓”,以“银海”比喻雪景,形象地描绘出一片银白的世界,春天的气息在寒冷中显得尤为珍贵。这里的“茜浓”则暗示了牡丹花色的深沉与浓郁,即使在寒冷的雪中,牡丹的色彩依然鲜明,展现出顽强的生命力。

次句“松煤急貌不能红”,运用了“松煤”这一意象,形象地表现了画家急于捕捉牡丹的神韵,却因环境的限制而难以完全展现其鲜艳的红色。这里不仅描绘了牡丹的美丽,也暗含了对画家技艺的赞美,以及对自然美景难以完全复制的感慨。

后两句“太真月下胭脂颊,试问谁曾见影中”,将牡丹比作杨贵妃(太真)的面庞,在月光下如同涂抹了胭脂般的娇艳。诗人通过这样的比喻,不仅赞美了牡丹的美丽,更赋予了它一种超凡脱俗的气质。最后的疑问“试问谁曾见影中”,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这种美难以言喻、只能意会的感慨,同时也暗示了牡丹之美超越了视觉的界限,触及到了心灵深处。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想象力,成功地将雪中牡丹的美丽与诗人的情感融为一体,既展现了自然界的壮丽景色,又表达了对美的深刻思考和追求。

收录诗词(1576)

徐渭(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青藤居士、天池渔隐、金垒、金回山人、山阴布衣、白鹇山人、鹅鼻山侬等别号。中国明代文学家、书画家、军事家。民间也普遍流传他的故事传说,关于他年轻时如何聪明,后来如何捉弄官宦等

  • 号:天池山人
  • 籍贯: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
  • 生卒年:1521—1593

相关古诗词

雪牡丹(其二)

绛帻笼头五尺长,吹箫弄玉别成妆。

不知何事妆如此,一道瑶天白凤凰。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

人有以旧抹牡丹索题者

何年草草抹花王,此日将题岁月忘。

拾得懒仙抛下蜕,不堪教赞旧皮囊。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

遮叶牡丹

为君小写洛阳春,叶叶遮眉巧弄颦。

终是倾城娇绝世,只须半面越撩人。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梨花(其一)

名园深锁丽长空,映户摇扉一万丛。

总使梅花开似雪,却输毬雪打和风。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