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明代诗人俞彦的《鹧鸪天·其二 蜡梅》描绘了春天尚未完全到来时,蜡梅花独自开放在溪边的情景。"春信年来尚渺茫"表达出对春天消息的期盼,而蜡梅却已早早地在野外绽放,显示出其坚韧不屈的品格。"七弦欲下差排调,三弄拈来误倚腔"运用音乐的意象,暗示诗人试图以琴声赞美蜡梅,但技巧上稍有欠缺,未能准确传达其内在的美。
"檀晕紫,蜡烘黄"直接描绘蜡梅花的颜色,犹如檀木晕染出紫色,蜡烛般的黄色更显其鲜艳。"一般傲雪与凌霜"进一步强调蜡梅在严寒中傲然绽放的特性,与冰雪抗争,象征着坚韧的精神风貌。
最后两句"何缘未识林和靖,试共平章孰肯降"表达了诗人遗憾自己未能像宋代文人林和靖那样深入理解和欣赏蜡梅,希望能有谁能与之比肩,共同赞赏这梅花的高洁。整首词通过蜡梅的形象,寓言了诗人对高尚品格的追求和对知己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