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其一)

海棠香老春江晚,小楼雾縠涳濛。翠鬟初出绣帘中,麝烟鸾佩惹苹风。

碾玉钗摇鸂鶒战,雪肌云鬓将融。含情遥指碧波东,越王台殿蓼花红。

形式: 词牌: 临江仙

翻译

海棠花的馨香已经残尽,春江正临日暮时分,小楼笼罩在轻纱一般的薄雾里,那么缥缈迷蒙。当年在珠绣的帘子中,美丽的发鬓刚刚束成,麝香的烟气和鸾凤的玉佩,引来阵阵吹拂苹花的春风。
宝玉发钗一步一摇,钗上的鸂鶒花饰相随颤动。雪的肌肤和如云的发髻就像要化解消融,她满怀深情遥指绿水的东面,那里是越王的亭台宫殿,蓼花开的正红。

注释

临江仙:唐教坊曲,后用作词牌,为双调小令。
此词使用的格律是双调,五十四字,上下片各四句,三平韵。
老:残。
雾縠:轻纱般的薄雾。
涳濛:缥缈迷茫。
翠鬟:女子乌黑的发髻,此处代指女子。
麝烟:火爇(ruò)麝香所散发出的香气。
鸾佩:雕有鸾凤的玉佩。
苹风:掠过苹花的风。
这里比喻女子如初开苹花惹人注意。
碾玉钗:研磨制成的玉钗。
鸂鶒:此指钗上鸂鶒鸟型的花饰。
战:颤动。
越王台殿:指五代十国时期的吴越国王的亭台宫殿,亦即女子故国宫殿。
蓼:一种生长在水边的草本植物,花色或红或白。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和凝的《临江仙(其一)》。从艺术风格上看,诗人通过描绘春夜江景与女子的婉约姿态,展现了一个恬静而又不失艳丽的意境。

"海棠香老春江晚,小楼雾縠空濛。" 开篇两句,以“海棠”比喻春色已深,诗人借此表达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同时小楼之中笼罩着一层薄雾,营造出一种淡远的意境。

"翠鬟初出绣帘中,麝烟鸾佩惹蘋风。" 翡翠的鬓角从精致的绣帘中露出,这里描写的是女子的装饰和气质,通过“麝烟”、“鸾佩”等词汇,传达出一种高雅脱俗的生活情调。

"碾玉钗摇鸂鶒战,雪肌云鬓将融。" 这两句则是对女子珠宝饰物和容貌的细致描绘。“碾玉钗”、“雪肌”等词汇都传递出一种精致与柔美,同时“将融”二字更增添了一种生动感。

"含情遥指碧波东,越王台殿蓼花红。" 最后两句,诗人通过女子远眺江水的情景,以及对越王台上蓼花的描绘,将自然景色与历史意象相结合,增强了诗歌的深度和广度。

总体而言,这首词作以其清新脱俗的语言、细腻生动的形象以及悠扬的韵味,为读者构建了一幅美丽的江南春夜图景。

收录诗词(134)

和凝(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五代时文学家、法医学家。幼时颖敏好学,十七岁举明经,梁贞明二年(916)十九岁登进士第。好文学,长于短歌艳曲。梁贞明二年(916)进士。后唐时官至中书舍人,工部侍郎。后晋天福五年(940)拜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入后汉,封鲁国公。后周时,赠侍中。尝取古今史传所讼断狱、辨雪冤枉等事,著为《疑狱集》两卷(951年)。子和(山蒙)又增订两卷,合成四卷

  • 字:成绩
  • 籍贯:郓州须昌(今山东东平)
  • 生卒年:898-955年

相关古诗词

临江仙(其二)

披袍窣地红宫锦,莺语时转轻音。

碧罗冠子稳犀簪,凤凰双飐步摇金。

肌骨细匀红玉软,脸波微送春心。

娇羞不肯入鸳衾,兰膏光里两情深。

形式: 词牌: 临江仙

春光好(其一)

纱窗暖,画屏闲,亸云鬟。睡起四肢无力,半春间。

玉指剪裁罗胜,金盘点缀酥山。

窥宋深心无限事,小眉弯。

形式: 词牌: 春光好

望梅花

春草全无消息,腊雪犹馀踪迹。

越岭寒枝香自折,冷艳奇芳堪惜。

何事寿阳无处觅,吹入谁家横笛。

形式: 词牌: 望梅花

菩萨蛮

越梅半拆轻寒里,冰清淡薄笼蓝水。暖觉杏梢红,游丝狂惹风。

闲阶莎径碧,远梦犹堪惜。离恨又迎春,相思难重陈。

形式: 词牌: 菩萨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