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友泰清寺看牡丹

閒来挈伴到花宫,梵宇名花迥不同。

富贵已知空色相,华严何事现神通。

人间绮语归平淡,天上霓裳笑软红。

我欲拈毫赋归去,小窗明月上帘栊。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鉴赏

这首诗《同友泰清寺看牡丹》由清代诗人徐元钺所作,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在寺庙中观赏牡丹的情景,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首句“閒来挈伴到花宫”,开篇即以“閒”字点出诗人闲适自在的心境,与友人一同前往寺庙赏花,营造了一种宁静和谐的氛围。接着,“梵宇名花迥不同”一句,将寺庙中的名花与世俗之花相比较,突出了寺庙内花朵的独特与高雅,暗示了精神世界的纯净与超脱。

“富贵已知空色相,华严何事现神通”两句,诗人通过对比世俗的富贵与精神的富足,表达了对物质与精神追求的不同看法。他认识到,真正的财富和价值在于内心的平静与精神的升华,而非外在的物质享受。同时,引用佛教经典《华严经》中的“神通”,进一步强调了精神力量的超凡脱俗。

“人间绮语归平淡,天上霓裳笑软红”则将视角从人间转向天界,通过对比人间的华丽辞藻与天界的淡然一笑,再次强调了精神境界的超越性。诗人认为,真正的美与智慧不在于表面的繁华与炫耀,而在于内心的平和与对宇宙真理的领悟。

最后,“我欲拈毫赋归去,小窗明月上帘栊”表达了诗人想要记录下这次独特体验的愿望,并期待着在未来的某个时刻,再次回到这个充满禅意与美的地方。这一句不仅体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也蕴含了对生活与自然之间和谐关系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寺庙中牡丹花的描绘,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精神世界与物质世界、人间与天界之间关系的独到见解,充满了哲思与美感。

收录诗词(7)

徐元钺(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题方懋亭砚弟合家欢

石上三生往迹多,青天碧海奈愁何。

不因世事千般幻,乍及姻缘两字磨。

我亦有情酬锦瑟,君还作画记姮娥。

算来一事须添设,补入豳风第二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香雪梅

写出寒梅景,茫茫一带斜。

幽香云作障,冷艳雪如花。

银海千层浪,恒河万点沙。

小桥流水外,何处认人家。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麻]韵

春雪

满堤芳草绿初匀,寒到清明煖未新。

一夜西风还彻骨,晓来何处认青春。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春郊独步

半面山滩半水滨,携筇得得独寻春。

桃争映面怜新雨,柳欲扬眉认故人。

茅屋几家成小集,芳郊一路绝纤尘。

牧童指点平桥路,草软花稠近禊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