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和王挽章五首(其二)

代北生英杰,临戎发策新。

两淮平僣乱,二纪并洪钧。

定难诗书将,推忠社稷臣。

临分双下泪,每忆每沾巾。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翻译

在代北地区诞生了英勇杰出的人物,面对战事制定出新的策略。
在两淮地区平定了篡位和动乱,历经二十多年与国家共命运。
他是坚定困难的文武全才将领,对国家忠诚不二的重臣。
分别之际,他流下了双行泪水,每当回忆起总是满心悲伤。

注释

代北:北方地区。
英杰:英勇杰出的人才。
临戎:面临战争。
发策新:制定新的战略。
两淮:淮河两岸。
僣乱:篡位和动乱。
二纪:二十年。
洪钧:大势所趋,比喻国家命运。
定难:平定困难。
诗书将:有文韬武略的将领。
推忠:竭尽忠诚。
社稷臣:为国家利益而服务的大臣。
临分:离别时刻。
双下泪:两行泪水。
每忆:每当回忆起。
沾巾:泪水打湿衣襟,表示悲伤。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曹勋为悼念两位名叫杨和王的人物而作,表达了对他们卓越才能和忠诚品德的赞扬。"代北生英杰",开篇即称赞他们在北方(代北)诞生,展现出非凡的英雄才智;"临戎发策新",描述他们在军事决策上表现出的创新和智谋。"两淮平僣乱",提及他们平定了淮河流域的叛乱,显示了他们的英勇和功绩;"二纪并洪钧",用"二纪"(二十年)和"洪钧"(大才)来颂扬他们的长期贡献和超群能力。

"定难诗书将",进一步肯定他们是既能以文治国又能以武定乱的文武兼备之才;"推忠社稷臣",强调他们的忠诚不渝,对国家社稷的忠诚如同磐石。最后两句"临分双下泪,每忆每沾巾",描绘了诗人与他们离别时的悲伤情感,每次回忆起他们,都忍不住流泪,表达了深深的哀思和怀念。

整体来看,这是一首充满敬仰和哀悼之情的挽诗,展现了杨和王两位人物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和诗人对他们深深的敬仰。

收录诗词(1494)

曹勋(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字世绩。宣和五年(1123),以荫补承信郎,特命赴进士廷试,赐甲科。靖康元年(1126),与宋徽宗一起被金兵押解北上,受徽宗半臂绢书,自燕山逃归。建炎元年(1127)秋,至南京(今河南商丘)向宋高宗上御衣书,请求召募敢死之士,由海路北上营救徽宗。当权者不听,被黜。绍兴十一年(1141),宋金和议成,充报谢副使出使金国,劝金人归还徽宗灵柩。十四年、二十九年又两次使金。孝宗朝拜太尉。著有《松隐文集》、《北狩见闻录》等。他的诗比较平庸,但有几首使金诗颇值得注意

  • 号:松隐
  • 籍贯:颍昌阳翟(今河南禹县)
  • 生卒年:1098—1174

相关古诗词

杨和王挽章五首(其一)

奉銮翔霸府,血汉圣心留。

稍护勾陈卫,旋分慰抚忧。

威名腾瀚海,姓字竦旄头。

和国真封贵,元功记冕旒。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辛卯题壁

中原陷贼百城没,龙驭天旋守一江。

恢复未逾衣带水,功名惭有碧油幢。

痛无雁信来沙漠,愁觉梅风到夜窗。

朔吹搅云心慷慨,拊床未易寸心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江]韵

连雨有感

连雨霏霏作晓阴,倚栏不复见遥岑。

已疏日上三竿报,只听风随十日霖。

枝上绽梅肥自坠,庭中新绿色逾深。

田苗涨水横斜卧,甚悯为农种植心。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闲过小圃督治冬蔬

山园乘兴便忘归,习静关情万事非。

落叶翻江垂露网,小梅藏白倚苔矶。

等看朔雪连云密,数得栖鸦几阵飞。

台岳久惭猿鹤怨,水云三合寸心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