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斋四咏.新竹

笠泽多异竹,移之植后楹。

一架三百本,绿沈森冥冥。

圆紧珊瑚节,钐利翡翠翎。

俨若青帝仗,矗如紫姑屏。

槭槭微风度,漠漠轻霭生。

如神语钧天,似乐奏洞庭。

一玩九藏冷,再闻百骸醒。有根可以执,有?可以馨。

愿禀君子操,不敢先凋零。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竹园景象,通过对竹子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切情感和艺术表现力。

"笠泽多异竹,移之植后楹。" 开篇即以鲜活的笔触介绍了各种各样的奇特竹子,被移植到屋后的柱旁。这里既展示了诗人的生活细节,也反映出诗人对自然景物的喜爱。

"一架三百本,绿沈森冥冥。" 这两句通过具体数字和形容词,传达出了竹林茂密、郁郁葱葱的生长状态,让读者仿佛置身于此,可感受到那份清新与宁静。

"圆紧珊瑚节,钐利翡翠翎。" 这里则是对竹子的形态和质地进行细致描绘,通过珊瑚、翡翠等宝石的比喻,突显了竹子的坚韧与美丽。

"俨若青帝仗,矗如紫姑屏。" 诗人将竹子比作神话中的仙境,用“青帝”和“紫姑”的形象来强化竹子超凡脱俗的意境。

"槭槭微风度,漠漠轻霭生。" 这两句则描绘了微风过后,竹叶轻摇晃动的情景,不仅传递出视觉上的美感,也让人能感受到那份清凉宜人的气息。

"如神语钧天,似乐奏洞庭。" 诗人用“神语”和“乐奏”来形容竹声的美妙,让读者仿佛听到了那清脆悦耳的声音,同时也联想到古代仙境中流传的美好音乐。

"一玩九藏冷,再闻百骸醒。" 这里的“一玩”、“再闻”表达了诗人对竹声的沉醉和反复欣赏,通过数字九和百来增强这种感觉的深度和广度。

"有根可以执,有?可以馨。" 诗人在此强调了竹子的实际用途——可供人们采摘使用,同时也暗示着对竹子香气的期待,但“有?”处留下了一丝神秘,引发读者的想象。

最后两句"愿禀君子操,不敢先凋零。" 表达了诗人希望能够长久地保持这种与自然亲近的生活态度,同时也表现出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担忧和期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竹子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切情感,以及诗人在日常生活中对自然界的观察与欣赏。

收录诗词(427)

皮日休(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字逸少,生于公元834至839年间,卒于公元902年以后。曾居住在鹿门山,自号鹿门子,又号间气布衣、醉吟先生。晚唐文学家、散文家,与陆龟蒙齐名,世称"皮陆"。今湖北天门人(《北梦琐言》),汉族。在唐时历任苏州军事判官(《吴越备史》)、著作佐郎、太常博士、毗陵副使。后参加黄巢起义,或言“陷巢贼中”(《唐才子传》),任翰林学士,起义失败后不知所踪。诗文兼有奇朴二态,且多为同情民间疾苦之作。《新唐书·艺文志》录有《集》、《皮子》、《皮氏鹿门家钞》多部

  • 字:袭美
  • 生卒年:867

相关古诗词

公斋四咏.鹤屏

三幅吹空縠,孰写仙禽状。

䯔耳侧以听,赤精旷如望。

引吭看云势,翘足临池样。

颇似近蓐席,还如入方丈。

尽日空不鸣,穷年但相向。

未许子晋乘,难教道林放。

貌既合羽仪,骨亦符法相。

愿升君子堂,不必思昆阆。

形式: 古风

太湖诗(其三)入林屋洞

斋心已三日,筋骨如烟轻。

腰下佩金兽,手中持火铃。

幽塘四百里,中有日月精。

连亘三十六,各各为玉京。

自非心至诚,必被神物烹。

顾余慕大道,不能惜微生。

遂招放旷侣,同作幽忧行。

其门才函丈,初若盘薄硎。洞气黑昳?,苔发红鬇鬡。

试足值坎窞,低头避峥嵘。

攀缘不知倦,怪异焉敢惊。

匍匐一百步,稍稍策可横。

忽然白蝙蝠,来扑松炬明。

人语散澒洞,石响高玲玎。

脚底龙蛇气,头上波涛声。

有时若服匿,偪仄如见绷。

俄尔造平澹,豁然逢光晶。

金堂似镌出,玉座如琢成。

前有方丈沼,凝碧融人睛。

云浆湛不动,璚露涵而馨。

漱之恐减算,酌之必延龄。

愁为三官责,不敢携一罂。

昔云夏后氏,于此藏真经。

刻之以紫琳,秘之以丹琼。

期之以万祀,守之以百灵。

焉得彼丈人,窃之不加刑。

石匮一以出,左神俄不扃。

禹书既云得,吴国由是倾。

藓缝才半尺,中有怪物腥。

欲去既嚄唶,将回又伶俜。

却遵旧时道,半日出杳冥。

屦泥惹石髓,衣湿沾云英。

玄箓乏仙骨,青文无绛名。

虽然入阴宫,不得朝上清。

对彼神仙窟,自厌浊俗形。

却憎造物者,遣我骑文星。

形式: 古风

太湖诗(其六)三宿神景宫

古观岑且寂,幽人情自怡。

一来包天下,三宿湖之湄。

况此深夏夕,不逢清月姿。

玉泉浣衣后,金殿添香时。

客省高且敞,客床蟠复奇。

石枕冷入脑,笋席寒侵肌。

气清寐不著,起坐临阶墀。

松阴忽微照,独见萤火芝。

素鹤警微露,白莲明暗池。

窗棂带乳藓,壁缝含云蕤。

闻磬走魍魉,见烛奔羁雌。

沆瀣欲滴沥,芭蕉未离披。

五更山蝉响,醒发如吹篪。

杉风忽然起,飘破步虚词。

道客巾屦样,上清朝礼仪。

明发作此事,岂复甘趋驰。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太湖诗(其十四)上真观

径盘在山肋,缭绕穷云端。

摘菌杖头紫,缘崖屐齿刓。

半日到上真,洞宫知造难。

双户启真景,斋心方可观。

天钧鸣响亮,天禄行蹒跚。

琪树夹一径,万条青琅玕。

两松峙庭际,怪状吁可叹。

大螾腾共结,修蛇飞相盘。

皮肤坼甲胄,枝节擒貙犴。

罅处似天裂,朽中如井眢。

襹褷风声㾌,跁跒地力痑。

根上露钳釱,空中狂波澜。

合时若莽苍,辟处如轘辕。

俨对无霸阵,静问严陵滩。

灵飞一以护,山都焉敢干。

两廊洁寂历,中殿高巑岏。

静架九色节,闲悬十绝幡。

微风时一吹,百宝清阑珊。

昔有叶道士,位当升灵官。

欲笺紫微志,唯食虹影丹。

既逐隐龙去,道风由此残。

犹闻绛目草,往往生空坛。

羽客两三人,石上谭泥丸。

谓我或龙胄,粲然与之欢。

衣巾紫华冷,食次白芝寒。

自觉有真气,恐随风力抟。

明朝若更往,必拟隳儒冠。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