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还轩

老去情枯道自肥,大刀破镜露全机。

山边湖水无行路,枝上春禽亦倦飞。

半夜舟移空壑在,故乡家是昔人非。

炷香阅遍楞严义,坐看烟消一缕微。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鉴赏

这首诗由宋代诗人释德洪所作,名为《题还轩》。诗中描绘了一幅老者在自然中静思的场景,充满了深邃的哲理与淡淡的哀愁。

首句“老去情枯道自肥”,开篇即点明了诗人的年龄与心境,虽年岁已高,情感似乎趋于平淡,但对道的理解却日渐深厚。接着,“大刀破镜露全机”一句,以形象的比喻,表达了诗人通过深入思考,逐渐揭示出人生与宇宙的奥秘,如同破镜重圆,显露完整机理。

“山边湖水无行路,枝上春禽亦倦飞”两句,描绘了自然界的宁静与和谐,山边湖水静谧无声,仿佛没有道路可寻;枝头春鸟也显得疲惫,不再欢快地飞翔。这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宁静之美,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淡泊。

“半夜舟移空壑在,故乡家是昔人非”则进一步深化了主题,夜晚的舟行与空谷回响,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世事的变迁,故乡虽在,但物是人非,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对过往的怀念。

最后,“炷香阅遍楞严义,坐看烟消一缕微”两句,诗人通过烧香参悟佛法,静坐观烟消散,寓意着对生命与宇宙的深刻理解,以及对一切现象最终归于虚无的接受与平静。整首诗在深沉的哲思中蕴含着对自然、人生、佛法的深刻感悟,语言凝练,意境深远。

收录诗词(1809)

释德洪(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年十四,父母双亡,依三峰靘禅师为童子。试经於东京天王寺,冒惠洪名得度为僧。四年后南归,依真净禅师於庐山归宗寺,随真净迁洪州石门。二十九岁始,游方东吴、衡山、金陵等地,住金陵清凉寺。冒名剃度事发,入狱一年,勒令返俗。后至东京,入丞相张商英、枢密郭天信门下,再得度,赐名宝觉圆明禅师。徽宗政和元年(1111),张、郭贬黜,亦受牵连,发配朱崖军(今海南三亚)。三年,得释。四年,返筠州,馆於荷塘寺。后又被诬以张怀素党系南昌狱百馀日,遇赦,归湘上南台。高宗建炎二年卒,年五十八

  • 生卒年:1089

相关古诗词

送晓上人归西湖白阁所居

我忆钱塘雪鬓新,三年东望肺生尘。

那知南浦清湘岸,忽见西湖白阁人。

熟视音姿疑梦寐,便惊风物有精神。

倏然又入千峰去,惆怅孤云野鹤身。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法轮齐禅师开轩于薝卜丛名曰薝卜二首(其一)

人世百年蝴蝶梦,纷纷栩栩逐春繁。

观根戏扫旃檀座,随意为开薝卜园。

君每据梧深有味,我来欲问自忘言。

丛林何必犹迷照,香在枝头不在轩。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法轮齐禅师开轩于薝卜丛名曰薝卜二首(其二)

响石岣嵝峰下寺,小轩开处近山房。

苾刍来问宗风事,薝卜为薰知见香。

聊复淡然成独坐,从教此语遍诸方。

钝根不识金轮转,摘叶寻枝谩嗅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南岳法轮寺与西林比居长老齐公筑堂于丈室之西名曰雪堂作此寄之

法道陵夷赖典刑,此堂真有救时心。

坐令衡岳为嵩岳,便觉西林近少林。

面壁高风知独振,薝花细雨为谁深。

故应弟子分皮髓,未愧驹儿善古今。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