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潘通甫芍药十韵

众卉已萧索,朱栏始盛开。

尚先秋后菊,肯羡腊前梅。

秀出丝头软,红深脍缕堆。

疏明怜点襭,巧丽爱重台。

倍得花神力,偏当吏部才。

雨枝成堕髻,风叶自扶腮。

彩笔真难写,金刀未易裁。

狂香晴转暴,醒态晓方回。

议品须推贵,论功鄙接栽。

仙宫疑彷佛,安得不徘徊。

形式: 排律 押[灰]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芍药花的独特魅力与美丽。诗人以细腻的笔触,从多个角度赞美了芍药花的风采。

首先,诗人将芍药与其他花卉对比,强调其在秋季开放的独特性,与腊梅相抗衡,展现出芍药花的坚韧与独立。接着,诗人通过“秀出丝头软”、“红深脍缕堆”等形象的比喻,生动地描绘了芍药花的娇嫩与鲜艳,仿佛是丝线轻轻缠绕,红色如切碎的肉堆,充满了视觉上的冲击力。

“疏明怜点襭,巧丽爱重台”,这两句进一步展现了芍药花的精致与优雅,花瓣轻盈,色彩鲜明,仿佛点缀着细小的装饰,结构巧妙而华丽。诗人对芍药花的赞美不仅停留在外表,更深入到了其内在的气质与精神。

“倍得花神力,偏当吏部才”,这里将芍药花与花神、官员相联系,赋予了它超凡脱俗的气质与非凡的能力,同时也暗示了芍药花在诗人心中的独特地位,如同一位才华横溢的官员。

接下来的几句,“雨枝成堕髻,风叶自扶腮”,通过自然界的元素,如雨滴、风叶,来描绘芍药花在不同环境下的姿态,既展现了其生命力的顽强,也体现了其适应环境的能力。

“彩笔真难写,金刀未易裁”,表达了诗人对芍药花难以言表的美,即便是最精妙的画笔与雕刻工具也无法完全捕捉其精髓,突出了芍药花的不可复制之美。

“狂香晴转暴,醒态晓方回”,描绘了芍药花在不同时间、不同情绪下的变化,既有狂放的香气,也有清醒的姿态,展现了其多面的魅力。

最后,“议品须推贵,论功鄙接栽”,诗人认为芍药花在品质上应被推崇,其价值远超过简单的种植,强调了芍药花的珍贵与独特。

“仙宫疑彷佛,安得不徘徊”,诗人将芍药花与仙境相联系,表达了对芍药花的向往与痴迷,难以离开其旁。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对芍药花的细致描绘与赞美,不仅展现了其独特的自然美,也蕴含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欣赏之情。

收录诗词(1176)

韦骧(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公元一〇三三年至一一一〇五年。生于宋仁宗明道二年,卒于徽宗崇宁四年,年七十三岁。工诗文。除知袁州萍乡系。历福建转连判官,主客郎中。出为变路提刑。建中靖国初,(公元一一〇一年)除知明州丐宫祠,以左朝议大夫提举洞霄宫,卒。骧著有文集十八卷,赋二十卷,均《宋史艺文志》并传于世

  • 字:子骏
  • 籍贯:钱塘
  • 生卒年:公元一0五三年

相关古诗词

暑雨言怀和潘倅十八韵

暑雨应时至,年来民气和。

池塘假滟滪,畎亩小滹沱。

跧缩栖梁燕,淋浪贴水荷。

一番新涤垢,何处不盈科。

旦市犹无迹,寒门愈可罗。

庭柯均见濯,檐溜独成波。

猎子愁收弋,田翁喜荷蓑。

蜂衙忘刻候,蛙吹恣吟哦。

箧恨书生蠹,场忧麦化蛾。

凉风飒以度,清兴迥然多。

公退书帷寂,诗馀道服拖。

虽非侔击玉,仅可比鸣鼍。

屡促低弦轸,频倾浊酒蠡。

自存惟浩气,兼养类菁莪。

衣葛疏仍补,羹藜淡不鹾。

百瓴舒足力,六字习心呵。

未有焚鱼兴,宁为扣角歌。

兹辰拜高咏,适足慰蹉跎。

形式: 排律 押[歌]韵

和孙叔康九日三首(其一)

楼压西城埤堄重,使君才思浩无穷。

芳樽泛出陶潜菊,健笔吟成老杜风。

西座一时飞大白,双旌尽晚卷深红。

自怜远迹违高会,九月篇章亦幸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和孙叔康九日三首(其二)

使旆登高拂晓来,贤宾道旧喜追陪。

东篱黄菊因时盛,北海清樽趁节开。

帘幕云收见洲渚,笙箫风引下楼台。

新诗侑酒穷佳兴,不惜当筵耻执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和孙叔康九日三首(其三)

区区冷色度凉秋,不得乘时奉胜游。

九日杯觞虽独远,一番珠玉幸兼收。

紫萸随分浮金盏,明月还能照荻洲。

欲写萧条才思拙,临笺尤愧乏银钩。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