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云台

山围平野四回环,天迥台高眼界宽。

云漏残阳明远岫,涛翻急雨涨前滩。

一川胜趣四时好,千里雄风三伏寒。

谁见凌云清绝处,夜凉空翠湿阑干。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翻译

山峦环绕着广阔的平原四面回环,天空辽阔,高台之上视野开阔。
云层穿透夕阳,远处的山峰显得明亮,急雨激起的波涛涨满了前面的沙滩。
这条河川一年四季都有美丽的景色,即使在炎热的三伏天,也能感受到千里之外的雄风带来的清凉。
谁能欣赏到那高入云霄的清幽之处,在夜晚的凉意中,只见翠绿的栏杆上似乎都沾染了湿润。

注释

山围:山峦环绕。
平野:广阔的平原。
天迥:天空辽阔。
眼界:视野。
云漏:云层穿透。
残阳:夕阳。
远岫:远处的山峰。
涛翻:波涛翻滚。
急雨:急骤的雨。
涨前滩:涨满沙滩。
一川:这条河川。
胜趣:美丽的景色。
三伏寒:三伏天的清凉。
凌云:高入云霄。
清绝:清幽。
夜凉:夜晚的凉意。
空翠:翠绿。
湿阑干:湿润的栏杆。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雄伟壮丽的山水画卷。开篇“山围平野四回环,天迥台高眼界宽”写出了山环绕着广阔的平原,山势蜿蜒,台榭耸立,将视野拓展至极致,显示了诗人胸襟如宇宙般开阔。

接着“云漏残阳明远岫,涛翻急雨涨前滩”表现了自然界的动态美。云缝中透出的夕阳余晖映照着远处的山峦,给人以温暖之感;而突如其来的急雨,则使河流暴涨,水势汹涌,展示了大自然的力量与变化无常。

第三句“一川胜趣四时好,千里雄风三伏寒”更进了一层,将时间的维度融入景物之中。诗人通过对山川美景的描绘,表达了对四季变换、自然景观永恒魅力的赞美,以及对广阔天地间那种超越时空的雄浑风光的向往。

最后“谁见凌云清绝处,夜凉空翠湿阑干”则是诗人在问谁能窥见那高处凌云之上清净绝俗的境界。在夜幕低垂、凉意袭人的时候,那些隐秘的山间小径和湿润的栏杆,都显得格外翠绿,似乎只有那些能够超脱尘世的人才能领略到这份宁静与纯粹。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精妙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深切情感和崇高理想,同时也映射出了一种超然物外、追求心灵自由的精神境界。

收录诗词(1)

李中立(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奉别尧夫先生承见留数刻渍梅酒磨沈水饮别聊书代谢

磨汤渍酒重分携,景霁风和二月时。

莫忘天津别君处,黄梅庭下半离披。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送程给事知越州

出藩宠进白云司,台札仍欣得告归。

苏子佩虎钮,腰龟緺,列城旗鼓随高牙。

兰亭一水近馆娃,乃今衣绣先过家。

秋风从此生蒹葭,舟五百里行荷花。

西陵渡口晓㟏谺,飞楼想到期及瓜。

恩先甘雨满菑畬,讼逐笔止庭不哗。

秦山千仞高无加,昼望蓬莱挹仙霞。

鉴湖万顷淼无涯,夜看牛斗乘星槎。

平林摘笋崖撷茶,酒胾泉美而鱼嘉。

醒吟醉墨斗天葩,此乐未可岁月赊。

玉皇赭案香飘斜,匹马赴召且复挝。

民贫惠政空叹嗟,重见尨眉出若邪。

形式: 古风

瓶花

点检春风事,瓶花最可怜。

本根不知处,犹自向人妍。

形式: 五言绝句 押[先]韵

题桂殿秋辞(其一)

飞翠盖,走篮舆,乱山千叠为先驱。

洞天迎目深且窈,满耳天风吹步虚。

形式: 词牌: 桂殿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