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魏野处士

人间名利走尘埃,惟子高闲晦盛才。

攲枕夜风喧薜荔,闭门春雨长莓苔。

诗题远岫经年得,僧恋幽轩继日来。

却恐明君徵隐逸,溪云谁得共徘徊。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翻译

世间名利如尘土般短暂,只有你超脱世俗,才华出众。
夜晚倚枕,耳边是薜荔丛中的风声嘈杂,紧闭门户,春雨滋润着莓苔生长。
远方山峦的诗题,你多年才得以完成,僧人也常常来这幽静的轩中流连。
我担心明君会征召你这样的隐士,那时,又有谁能与你在这溪边云雾中漫步呢?

注释

人间:世间。
名利:名声和利益。
走:流逝。
尘埃:尘土。
惟:只有。
子:你。
高闲:超脱世俗。
晦盛才:才华出众。
攲枕:倚枕。
夜风:夜晚的风。
喧薜荔:薜荔丛中的嘈杂声。
闭门:紧闭门户。
春雨:春雨。
莓苔:青苔。
诗题:诗作的主题。
远岫:远方的山峦。
经年:多年。
僧恋:僧人喜爱。
幽轩:幽静的轩。
继日来:每日都来。
明君:英明的君主。
徵隐逸:征召隐士。
溪云:溪边的云雾。
徘徊:漫步。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宰相寇准赠给魏野处士的作品,表达了对魏野超脱世俗、高雅闲淡生活的赞赏。首句“人间名利走尘埃”揭示了世人追逐名利的世俗景象,而魏野则选择置身事外,如同尘埃之外的高人。接着,“惟子高闲晦盛才”赞美魏野的才华横溢和淡泊名利的态度。

“攲枕夜风喧薜荔,闭门春雨长莓苔”描绘了魏野居所的宁静与清幽,薜荔丛生,春雨绵绵,苔藓滋生,显示出他的生活远离尘嚣,与自然和谐共处。诗人通过“诗题远岫经年得,僧恋幽轩继日来”表达了对魏野诗歌创作的敬佩,以及僧侣们对他的居所的喜爱,常来拜访。

最后两句“却恐明君徵隐逸,溪云谁得共徘徊”暗含担忧,担心魏野的隐逸生活会被朝廷征召,使得这如诗如画的隐居生活不再,只能与溪云相伴。整体上,这首诗是对魏野高尚品格和隐逸生活的深深赞美,同时也流露出对友人可能被征召的忧虑。

收录诗词(299)

寇准(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北宋政治家﹑诗人。太平兴国五年进士,授大理评事,知归州巴东、大名府成安县。天禧元年,改山南东道节度使,再起为相(中书侍郎兼吏部尚书、同平章事、景灵宫使)。天圣元年(1023)九月,又贬衡州司马,是时病笃,诏至,抱病赴衡州(今衡阳)任,病故于竹榻之上,妻子宋氏奏乞归葬故里。皇佑四年,诏翰林学士孙抃撰神道碑,帝为篆其首曰“旌忠”。善诗能文,七绝尤有韵味,今传《寇忠愍诗集》三卷

  • 字:平仲
  • 籍贯: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
  • 生卒年:961-1023

相关古诗词

天安殿致斋

国阳崇大报,王宇藻多仪。

散致尊王度,怀柔祝帝禧。

储精通合漠,玩志协徵夷。

律正风来迥,宵长月上迟。

漏筒声淅沥,陛戟影流离。

夙戒群伦序,交欢百虑怡。

星繁陈法仗,云密荫平逵。

传晓鸣梢动,威容声率祗。

形式: 排律 押[支]韵

天安殿酌献天书

圣运昭惟永,高真协降祥。

方严泰坛祀,先荐釜山章。

典礼官无旷,涓辰筮有常。

中天华阙秘,象衮睟容庄。

宵迥星河灿,风微羽卫扬。

献酬灵契接,陟降宝仪彰。

顾諟钦元命,寅恭达上苍。

弥文辉竹帛,备物俨萧芗。

尊道宸心至,登春雅俗康。

犹将奉斋洁,禔福俟穰穰。

形式: 排律 押[阳]韵

成安感秋

蝉噪木叶下,远客忽惊秋。

凝恨悲晚候,万绪皆如抽。

芳时同梦幻,急景如奔流。

念我何为者,年来生百忧。

贫居负胜事,壮岁伤羁游。

临民惭墨绶,垂钓思沧洲。

达则济天下,穷当守一丘。

胡能效时辈,腼冒随沉浮。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县斋春书十二韵

县幽无俗事,公退只高吟。

江到荆门阔,山连蜀国深。

峡云长映日,蛮雨易成霖。

群雀鸣春院,饥猿叫夜岑。

庭荒多古木,地僻见沙禽。

印锁残阳后,人归叠翠阴。

思乡空索寞,素分信浮沉。

乐静稀尘累,甘闲负壮心。

衰容常懒栉,病发岂胜簪。

寡欲慵求友,防邪每自箴。

浇风终耻合,前事固难谌。

望断天涯外,离魂欲不禁。

形式: 排律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