郊外即事寄侍郎大尹

高秋惭非隐,闲林喜退居。

老农争席坐,稚子带经锄。

竹径难回骑,仙舟但跂予。

岂知陶靖节,秪自爱吾庐。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鱼]韵

翻译

在高爽的秋天,我深感自己并未真正遁世,反而在宁静的树林中找到了隐居的乐趣。
老农们热情地邀请我共坐一席,孩子们带着书卷跟随,一同劳作。
沿着竹林小径骑行困难,只能步行,而我期待着像仙人那样只需踮起脚尖前行。
谁能想到,就连陶渊明这样的隐士,也只是因为热爱自己的简陋居所才选择归隐。

注释

高秋:秋季的高爽时节。
惭:感到惭愧或不配。
非隐:并非真正的隐居。
闲林:宁静的树林。
退居:隐居生活。
老农:年长的农夫。
争席坐:热烈欢迎并邀请共坐。
稚子:幼小的孩子。
带经锄:带着书卷和农具。
竹径:竹林小径。
难回骑:难以骑行。
仙舟:想象中的仙人之舟。
跂予:踮起脚尖。
陶靖节:陶渊明的别称。
秪自:只是。
爱吾庐:热爱自己的居所。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田园生活的和谐画面。诗人表达了自己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在自然中找到了心灵的宁静。"高秋惭非隐,闲林喜退居"两句,透露出诗人对于功名利禄的淡泊,同时也展现出他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老农争席坐,稚子带经锄"则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田园生活图景,表现了乡间的平实与纯朴。

"竹径难回骑,仙舟但跂予"这两句,诗人通过对比自己与他人的不同选择,表达了自己的志趣所向。竹径代表着隐逸之路,而“仙舟”则象征着超脱世俗的境界,显示出诗人对于精神自由的追求。

最后,“岂知陶靖节,秪自爱吾庐”两句,以陶渊明为榜样,表达了对自己安贫乐道生活方式的自信和满足。这里的“庐”指的是简陋的住所,但在诗人看来,这已经是他心之所向。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诗人的个人感受和自然界的交融,展现了一个超脱于世俗纷争、追求精神自在的人生态度。

收录诗词(152)

李德裕(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与其父李吉甫均为晚唐名相。唐文宗时,受李宗闵、牛僧儒等牛党势力倾轧,由翰林学士出为浙西观察使。太和七年,入相,复遭奸臣郑注、李训等人排斥,左迁。唐武宗即位后,再度入相,执政期间外平回鹘、内定昭义、裁汰冗官、协助武宗灭佛,功绩显赫。会昌四年八月,进封太尉、赵国公。唐武宗与之间的君臣相知成为晚唐之绝唱。后唐宣宗即位,由于位高权重,五贬为崖州司户。两度为相,太和年间为相1年8个月,会昌年间为相5年7个月,两次为相7年3个月

  • 字:文饶
  • 籍贯:唐代赵郡赞皇(今河北赞皇县)
  • 生卒年:787—849

相关古诗词

郊坛回舆中书二相公蒙圣慈召至御马前仰感恩遇辄书是诗兼呈二相公

七萃和銮动,三条葆吹回。

相星环日道,苍马近龙媒。

咫尺天颜接,光华喜气来。

自惭衰且病,无以效涓埃。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雨后净望河西连山怆然成咏

宿雨初收晚吹繁,秋光极目自销魂。

烟山北下归辽海,鸿雁南飞出蓟门。

只恨无功书史籍,岂悲临老事戎轩。

唯怀药饵蠲衰病,为惜馀年报主恩。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临海太守惠予赤城石报以是诗

闻君采奇石,剪断赤城霞。

潭上倒虹影,波中摇日华。

仙岩接绛气,溪路杂桃花。

若值客星去,便应随海槎。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麻]韵

峡山亭月夜独宿对樱桃花有怀伊川别墅

皎月照芳树,鲜葩含素辉。

愁人惜春夜,达曙想岩扉。

风静阴满砌,露浓香入衣。

恨无金谷妓,为我奏思归。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