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见欢

风声昨夜潮头。钓筒收。谁唤彩云明月下莲舟。

笙歌送。都如梦。几曾留。唯有一川鱼鸟替人愁。

形式:

鉴赏

这首词描绘了一幅静谧而略带感伤的画面。"风声昨夜潮头",以风声和潮水声起笔,营造出夜晚海边的宁静氛围。"钓筒收"暗示了主人公独自垂钓的情景,但夜已深,他不得不收拾渔具,可能寓意着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谁唤彩云明月下莲舟",通过彩云、明月和莲花舟,展现出一幅优美而梦幻般的画面,似乎有佳人或友人的呼唤在月色下泛舟而来,却又如同梦境般虚幻,难以留住。

"笙歌送"进一步渲染了宴乐的场景,然而词人感叹这一切都如过眼云烟,"都如梦",表达出对过去欢乐的追忆与现实的失落。"几曾留"更是强调了这种无法挽留的遗憾。

最后,词人将情感投射到自然之中,"唯有一川鱼鸟替人愁",认为连鱼鸟也为他的离愁别绪所触动,增添了物我同悲的意境,深化了词的主题。

整体来看,这首《相见欢》以清末近现代初的视角,通过细腻的笔触,表达了词人对往昔欢乐的怀念以及对时光易逝的感慨。

收录诗词(254)

陈洵(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别号海绡,是广东江门市潮连芝山人(前属新会县潮连乡),生于清朝同治十年(1871年)。少有才思,聪慧非凡,尤好填词。光绪间曾补南海县学生员。后客游江西十余年,风尘仆仆,蹇滞殊甚。返回广州之后为童子师,设馆于广州西关,以舌耕糊口,生活穷窘。辛亥(1911年)革命后,受到新潮流的影响,思想有所变化,是年在广州加入南国诗社。晚岁教授广州中山大学

  • 字:述叔
  • 生卒年:1871—1942

相关古诗词

西溪子

有客江南归也。梨雨一襟沾洒。惜春宵,弦不语。

人何处。蜡泪啼红天曙。依旧锁妆楼。碧云愁。

形式:

南歌子.七夕雨坐,忆四年前旧游

宝扇唐宫袖,檀床汉殿箫。星河隐隐夜迢迢。

缥缈谢家廊庑五云高。碧海回尘旋,黄垆梦雨飘。

烛心齐赴冷中消。纵使有花有月总无聊。

形式:

醉太平

珊瑚挂瓢。黄金担樵。一枝一叶魂销。倩山妻绣描。

霜浓艳潮。露晞艳焦。商声飒飒萧萧。恨宫声未调。

形式:

齐天乐.树园、橘公乘月来过,东坡泛舟赤壁之夕也。客去为词

盟鸥不管今何夜,鹤声露华偏警。

去烛听秋,钩帘坠叶,清绝吾庐人境。孤光照岭。

看如此江山,也堪乘兴。

柳下扁舟,故开图画放吟咏。

迎风一笑动竹,素心晨夕数,凉味同永。

镜底无尘,尊前有客,今古茫茫谁证。沧桑变景。

算佳日春秋,只传名胜。漫想髯仙,洞箫云外冷。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