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病疟》由清代诗人蔡见先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病中之人的内心世界与外在环境的交融。
首句“莫将时事日关怀”,诗人劝诫自己不要每日为世事忧虑,流露出对现实的无奈与逃避之意。接着“伏枕呻吟卧小斋”一句,形象地描绘出病中之人蜷缩在狭小书房中的情景,呻吟声与外界形成鲜明对比,凸显了病痛的折磨。
“客里一身真类叶”一句,以“叶”比喻漂泊异乡的孤独感,生动地表达了诗人作为客居他乡之人的无助与脆弱。“病馀双脚已成柴”则进一步强调了病痛对身体的摧残,仿佛连行走的力量都已丧失殆尽。
“杜陵落拓诗心壮,阮籍猖狂酒兴佳”两句,诗人借用了杜甫和阮籍两位古代文人的典故,表达自己虽身处困境,但内心依然保持豪情壮志,寻求精神上的慰藉。杜甫的“落拓”与阮籍的“猖狂”在这里被赋予了积极向上的意义。
最后,“最是愁人听未得,残梧风扫点秋阶”描绘了一幅凄凉的画面:病中之人无法听到外面的世界,只能听到窗外梧桐树上风吹落叶的声音,落在秋日的台阶上,更添了几分寂寥与哀愁。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巧妙的典故运用,展现了诗人面对病痛时的复杂心情,以及对生活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