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超脱的生活画卷。诗人以“清时何事羡苏门”开篇,表达了对当前时代的满足与对古代隐士生活的向往,通过“长啸悠然道自存”展现了啸园主人内心的自由与超脱。接着,“数部鼓吹频送响,六街车马不闻喧”两句,对比了啸园内的宁静与外界的喧嚣,强调了啸园主人追求的是一种远离尘嚣、内心平和的生活状态。
“逍遥可续成公赋,箕踞谁同阮籍言”则进一步展示了啸园主人的精神世界,他渴望像古人那样自由自在地生活,与志同道合的朋友畅谈,享受心灵的自由与精神的愉悦。最后,“不必攀跻穷半岭,疏林修竹自为园”,诗人以自然界的景物自比,表达了自己对简单、自然、和谐生活的追求,无需刻意去追求高远的目标,身边的一草一木就是最好的归宿。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啸园生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由、宁静、和谐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以及对古代隐逸文化的深深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