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总督奇瑜(其一)

四面山围一隙存,火攻石垒了残魂。

忽怜阱虎能摇尾,如惜园葵不拔根。

毋为所愚常自裕,得行其诈顾君恩。

翻言抚局轻挠败,嫁祸旁人入狱门。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复杂的人物形象,通过对比和隐喻展现了人物性格的多面性与矛盾性。首句“四面山围一隙存”,以山围象征困境,一隙存则暗示着一线生机或希望的存在,预示着主人公在重重压力下仍保持着某种坚持或信念。

“火攻石垒了残魂”一句,运用了火攻与石垒的对比,火攻象征着破坏与毁灭的力量,而石垒则代表了坚固与防御。这一对比暗示了主人公在面对强大对手时,虽然内心可能遭受重创(残魂),但依然坚守阵地,表现出坚韧不拔的精神。

“忽怜阱虎能摇尾,如惜园葵不拔根。”这两句通过动物的比喻,进一步揭示了人物性格的复杂性。老虎被陷阱困住却能摇尾表示顺从,园葵即使身处逆境也不轻易拔根,象征着主人公在面对不利局面时,既展现出屈服的一面,又保持着对自由与尊严的执着追求。

“毋为所愚常自裕,得行其诈顾君恩。”这两句强调了智慧与策略的重要性,同时体现了对忠诚与恩义的重视。在复杂的政治环境中,保持清醒头脑,利用智谋达到目的,同时不忘对君主的忠诚与感恩。

最后,“翻言抚局轻挠败,嫁祸旁人入狱门。”这两句揭示了主人公在处理政治局势时的手段与后果。表面上看似轻松地解决了问题,实际上却导致了更大的失败,甚至将责任推卸给他人,最终使无辜者受到牵连,自己也陷入了困境。这反映了其策略的高明与阴险,以及由此带来的严重后果。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特定情境的描绘,展现了一个人物在权力斗争中的复杂心理与行为,既有对坚持与牺牲的赞美,也有对权谋与背叛的批判,深刻揭示了人性的多面性和政治斗争的残酷性。

收录诗词(283)

严遂成(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1694—?)约清高宗乾隆初(1736年前后)在世。官山西临县知县。乾隆元年(1736)举“博学鸿词”,值丁忧归。后补直隶阜城知县。迁云南嵩明州知府,创办凤山书院。后起历雄州知州,因事罢。在官尽职,所至有声。复以知县就补云南,卒官

  • 字:崧占(一作崧瞻)
  • 号:海珊
  • 籍贯:乌程(今浙江湖州)
  • 生卒年:1724

相关古诗词

陈总督奇瑜(其二)

车箱一溃蔓难图,从此骎骎薄闹都。

何忍至尊忧社稷,试看新鬼没头颅。

弓刀岂是归农器,粮糗先抽溢池租。

失计他年还梦卜,南阳龙种入闽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杨督师嗣昌

大军云集反迁延,剿练虚縻委逝川。

衣其斗牛埋半体,榜悬庖湢赏三钱。

一进襄雒皆流血,四罪丁袁可比肩。

渡口桃花春色暮,网张十面问渔船。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卢少师象升

书生上马能杀贼,青龙冈巅箭中额。

刃又及鞍以手掣,进虓虎跳退兔脱。

贼谛视之公何物,白晰臞然膊独骨。

天雄移军东南行,赐尚方剑赐节钺。

是时大帅新车殁,营门绝粮闭三日。

慷慨洒泣继以血,有剿无堵或迎截。

歼其精骑七顶山,前阻汉江伏当设。

封疆夫岂一人事,郧抚湖抚坚不出。

转战功多反被揭,迁之朔方计良失。

从此秦楚蜀之交,杀贼者凶求贼吉。

主抚主款大辱国,天兵从天骑用铁。

卖卜瞽人事荧惑,赤发于颊经面折。

孤军夜战嵩水桥,鼓声已死阵云热。

监军坐拥关宁兵,距五十里遥邈秦越。

莽莽遗骸何处收,瘢痕刻划麻衣雪。

此吾公也众肃拜,验覈□迟敛逾月。

明主直与忠臣雠,安得明年国犹活。

家中望祭空招魂,魂归湄隐园之侧。

为读张公岳公传,英姿飒爽动毛发。

桃溪夜半月光寒,如见五明骥跃沙河阔。

形式: 古风

汪总督乔年

解郾城围受反攻,纛之所在炮车冲。

千人陴守魂皆哭,三帅营移令不从。

观筑鲸鲵徒喂虎,冢开蝼蚁不成龙。

铁灯灭后旋伤目,试与仙人说吉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冬]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