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由清代诗人顾珍创作,名为《题常泰寺》。诗中描绘了常泰寺的环境与氛围,以及对寺内宗教文化的思考。
首句“儒道无盛衰,立教尚中正”表明了作者对于儒家和道家思想的普遍性与中庸之道的推崇。接着,“旁流及先释,往往出幻境”则引出了佛教的影响,暗示了不同宗教思想在常泰寺中的交汇与融合。
“岧岧长泰山,古寺历梯磴”描绘了寺庙所在的壮丽山景,以及攀登至寺的艰难过程,体现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精神追求的坚韧。接下来,“高阁何崔巍,留笠志名胜”进一步强调了寺庙建筑的雄伟与独特,以及其作为名胜古迹的地位。
“复有罗汉迹,凿空作佐证”提到寺庙中可能存在的佛教遗迹,通过这些痕迹佐证了佛教文化在此地的传承。而“飞仙及化人,我亦疑未定”则表达了作者对于超自然现象的疑惑与好奇,同时也反映了对神话传说的想象。
“或者解天巧,游戏偶乘兴”暗示了这些超自然现象可能是自然界的巧妙安排或是人们的游戏之作,体现了作者对于宇宙奥秘的探索态度。“不妨作狡狯,醒世使生敬”则鼓励人们以轻松的态度面对未知,同时保持敬畏之心。
“老僧谈往事,附会惑观听”描述了老僧讲述寺庙的历史故事,但这些故事可能被过度解读或误解。“怪事何所无,不语宪诸圣”则提醒人们,世间奇闻异事层出不穷,不应轻易相信,应遵循圣贤之言。
最后,“长廊古碑昏,苍然四山暝”描绘了寺庙内长廊上的古碑模糊不清,四周山色苍茫的景象,营造了一种深沉而神秘的氛围。“传闻任悠悠,栖迟爱玄静”表达了作者对传说与宁静生活的喜爱,以及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与探索。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常泰寺及其周边环境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于宗教文化、自然景观、历史故事以及宇宙奥秘的深刻思考,同时也体现了其对宁静生活与未知世界的好奇与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