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世上痴儿女,争趋乞巧筵。
妇鸠甘抱拙,不谄鹊桥仙。
这首诗名为《七夕》,是宋代诗人真山民所作。诗中通过描绘世上的男女对七夕乞巧习俗的热烈追求,展现了人们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对巧妇手艺的赞美。"世上痴儿女,争趋乞巧筵",形象地刻画出人们竞相参加乞巧活动的热闹场景,"痴儿女"一词流露出人们对爱情的痴迷。
接下来的两句"妇鸠甘抱拙,不谄鹊桥仙"则寓言化,将女子比喻为抱朴守拙的妇鸠,她们不媚俗于向织女(鹊桥仙)祈求巧艺,而是坚守自我,保持淳朴之心。这表达了诗人对于真诚与自然情感的推崇,以及对传统美德的赞扬。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七夕为背景,既反映了民俗风情,又寓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体现了宋代理性与人文精神的交融。
不详
李生乔尝以为不愧其祖真德秀,故知姓真。自呼山民,因以称之。或云名桂芳。宋末进士。痛值乱亡,深自湮没。所至好题咏。有《集》
寂寞烟林噪乱鸦,青鞋步入野僧家。
云深不碍钟声出,日转还移塔影斜。
廊下蜗黏沿砌藓,佛前蜂恋插瓶花。
竹床纸帐清如水,一枕松风听煮茶。
好山多在眼,尘事少关心。
风竹有声画,石泉无操琴。
许猿分野果,留鹤守云林。
不是閒边客,谁来此地吟。
寄隐幽踪何处寻,春风十里薜萝深。
青山不说是非事,黄鸟自赓长短吟。
百折畏途休著脚,十分明月是知心。
不应误放桃花出,惹得渔翁话古今。
画角声中旧岁除,新年喜气满屠苏。
阳和忽转冰霜后,元气更如天地初。
晚色催诗归草梦,春光随笔上桃符。
闭门贺客相过少,静对梅花自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