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诗《挽徐澄斋太史》由清代诗人蔡寅斗所作,通过对“倦飞孤鹤”、“劫外灵光”等意象的描绘,展现了对逝者的深切缅怀与哀悼之情。
首句“倦飞孤鹤下烟霄”,以“倦飞孤鹤”比喻逝者,形象地描绘了其在世间的疲惫与孤独,仿佛一只疲倦的鹤,最终归于宁静的烟霄之中。这既是对逝者一生辛劳的感慨,也是对其灵魂得以安息的祝愿。
次句“劫外灵光见后凋”,“劫外灵光”象征逝者超脱世俗的智慧与精神光芒,“后凋”则暗喻其虽离世,但其精神之光仍能照亮他人,如同松柏之树,即使在严冬之后依然坚韧不拔。这一句表达了对逝者精神遗产的敬仰与传承。
“海舶云旗归万里,经筵雪鬓待三朝”,通过“海舶云旗”和“经筵雪鬓”的对比,展现了逝者生前的远大抱负与后人对其的期待。前者象征其宏图大志,后者则暗示其对学问的追求与对后世的影响。这两句不仅描绘了逝者的人生轨迹,也寄托了人们对逝者未来的怀念与期许。
“老馀秃管论删述,病卜青山卧寂寥”,这两句进一步刻画了逝者晚年的生活状态与心境。通过“秃管”、“删述”、“病”、“青山”、“寂寥”等词,展现了一位学者在晚年面对疾病与孤独时,仍然坚持学术研究的精神风貌。这不仅是对逝者人格的赞美,也是对其不懈追求知识与真理的颂扬。
最后,“谁为元亭重载酒,满江枫叶荡寒潮”,以“元亭”为典故,表达了对逝者墓地的怀念与祭奠之情。满江枫叶与荡漾的寒潮,既是自然景色的描绘,也是对逝者离世后,其影响如枫叶般飘散四方,触动人心的隐喻。这句诗将自然景观与情感交融,营造出一种深沉而悠远的意境,表达了对逝者的深切哀思与怀念。
综上所述,《挽徐澄斋太史》通过丰富的意象与深情的笔触,不仅展现了对逝者的哀悼之情,也蕴含了对人生、学术、精神追求的深刻思考,是一首富有哲理与情感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