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静山

地得一以宁,凝然者卷石。

嵁岩及培塿,异形不异质。

古之能定者,悟此为一极。

春荣秋以悴,一岁百态出。

鸟鸣花落句,此意谁与诘。

所以尼丘人,仁智不废一。

万象此纬经,死灰彼何物。

明发此乎游,参入观水术。

形式: 古风

翻译

大地得以安宁,静止如卷起的石头。
崎岖的岩石和小土丘,形状各异但本质相同。
古代能安定的人,明白这是统一的本质。
春天繁花盛开,秋天枯萎凋零,一年四季展现各种形态。
鸟儿鸣叫,花儿飘落,这样的意境谁能质疑呢。
因此,尼丘人无论仁慈还是智慧,都不曾放弃。
万物如同经纬交织,死亡灰烬又是什么呢。
明天我将启程游览,深入探究观察水的方法。

注释

地:大地。
得:获得。
宁:安宁。
凝然:静止的样子。
卷石:像卷起来的石头。
嵁岩:崎岖的岩石。
培塿:小土丘。
异形:不同的形状。
异质:相同的本质。
古之能定者:古代能安定的人。
悟:领悟。
一极:统一的本质。
春荣:春天繁荣。
秋以悴:秋天衰败。
鸟鸣花落句:描绘鸟鸣花落的句子。
诘:质疑。
尼丘人:指孔子及其学派。
仁智:仁慈和智慧。
万象:万物。
纬经:经纬线。
死灰:死亡后的灰烬。
明发:天亮时。
游:游览。
观水术:观察水的方法。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片宁静的自然景象,并通过对自然之美的观察,表达了诗人对于生命和宇宙本质的深刻领悟。"地得一以宁,凝然者卷石",开篇即设定了一种静谧的氛围,仿佛在这个宁静的空间里,一切都归于平衡与和谐。"嵁岩及培塿,异形不异质"则进一步描绘了自然界中各种不同的形态,尽管外表各异,但本质却是统一的,这种对自然之美的感悟,也隐含着诗人对于生命多样性与本质统一性的思考。

接下来的"古之能定者,悟此为一极",则是说古代智者能够深刻理解这种统一性,将其视作宇宙间最高境界。紧接着的"春荣秋以悴,一岁百态出",展示了自然界中四季更迭、生命生长与衰败的轮回,从而引出了"鸟鸣花落句,此意谁与诘",诗人似乎在询问,这种对生命流转的理解,又有谁能够真正领会呢?

最后两句"所以尼丘人,仁智不废一。万象此纬经,死灰彼何物",则是说在这样的宇宙观中,即使是微末如尘的人,也能保持其仁智之心,而不会因为世事的变迁而失去本真。"明发此乎游,参入观水术",似乎是在描绘诗人如何在大自然中漫步,在流动的水面上观察,寻找生命与宇宙之间的深层次联系。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之美的细腻描写,以及对生命本质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对于世界万象的高度审美和哲学洞见。

收录诗词(977)

文天祥(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字宋瑞,自号文山。汉族,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县)人,南宋末大臣,文学家,民族英雄。宝祐四年(1256年)进士,官到右丞相兼枢密使。被派往元军的军营中谈判,被扣留。后脱险经高邮嵇庄到泰县塘湾,由南通南归,坚持抗元。祥兴元年(1278年)兵败被张弘范俘虏,在狱中坚持斗争三年多,后在柴市从容就义。著有《过零丁洋》、《文山诗集》、《指南录》、《指南后录》、《正气歌》等作品

  • 字:履善
  • 籍贯:浮休道
  • 生卒年:1236.6.6-1283.1.9

相关古诗词

题颜景彝八窗玲珑(其二)

吾闻开十牖,不及一户明。

泰宇有天光,八荒尽夷庚。

形式: 五言绝句 押[庚]韵

颜杲卿

常山义旗奋,范阳哽喉咽。

胡雏一狼狈,六飞入西川。

哥舒降且拜,公舌膏戈鋋。

人世谁不死,公死千万年。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燕子楼

自别张公子,婵娟不下楼。

遂令楼上燕,百岁称风流。

我游彭城门,来吊楚王阙。

问楼在何处,城东草如雪。

蛾眉代不乏,埋没安足论。

因何张家妾,名与山川存。

自古皆有死,忠义长不没。

但传美人心,不说美人色。

形式: 古风

翰林权直罢归和朱约山韵

闲云舒卷无声画,醉石敲推一色棋。

试问挂瓢栖碧洞,何如襆被卧彤闱。

梦中芳草还成路,别后黄花又是时。

羞杀今年堂上燕,片心寄与雁南飞。

形式: 七言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