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

昨夜轻寒透薄罗。晓来微雨忽相过。

红英一半已看无。

好句漫成嫌未切,那知总为恨难模。

日长双黛奈颦何。

形式: 词牌: 浣溪沙

鉴赏

这首《浣溪沙》由明代女诗人叶纨纨所作,情感细腻,描绘了一幅清晨雨后,花落人愁的画面。

首句“昨夜轻寒透薄罗”以轻寒之感开篇,暗示了夜晚的凉意透过轻薄衣物,营造出一种清冷的氛围。次句“晓来微雨忽相过”则将时间推进至清晨,微雨不期而至,增添了几分朦胧与诗意。这两句通过时间的推移,描绘了自然界的细微变化,同时也预示着接下来情感的转折。

“红英一半已看无”一句,直接点明了主题——花朵的凋零。红艳的花朵在一夜之间,只剩下一半,形象地展现了自然界的无常和生命的脆弱。这种景象不仅触动了诗人的心弦,也引发了读者对生命短暂和美好易逝的感慨。

接下来,“好句漫成嫌未切,那知总为恨难模”两句,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消逝的无奈和遗憾。她试图捕捉那些美好的瞬间,却总是觉得不够真切,难以完全表达心中的情感。这里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好句”与“未切”、“恨”与“难模”相对比,突出了情感的复杂性和难以言表的痛苦。

最后,“日长双黛奈颦何”一句,以日长为背景,进一步深化了情感的抒发。面对漫长的时光,诗人似乎无法摆脱内心的愁绪,双眉紧锁,难以释怀。这一句不仅描绘了外在的景象,更深层次地揭示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忧郁和无助。

整体来看,这首《浣溪沙》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巧妙地融入了诗人的情感体验,展现了生命中美好与哀愁并存的复杂情感。叶纨纨以其独特的女性视角,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观融为一体,使得这首词既具有艺术美感,又富含哲理思考,是明代闺秀词作中的佳品。

收录诗词(53)

叶纨纨(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叶绍袁长女,叶小鸾姐。三岁能诵《长恨歌》,十三能诗,书法遒劲有晋人风。嫁袁氏,郁郁不得志。小鸾将嫁而卒,纨纨哭之过哀,发病死。有《愁言集》

  • 字:昭齐
  • 籍贯:明苏州府吴江
  • 生卒年:1586—1608

相关古诗词

浣溪沙

正是黄昏欲断凝。不堪帘外雨馀声。

倚屏愁绝最难听。

红烛来时朱户掩,篆香消处翠炉清。

又看新月照疏棂。

形式: 词牌: 浣溪沙

浣溪沙

寂寂重帘画影沉。网丝牵恨入愁吟。

浪痕和梦怨春深。

罗袂暗松金缕扣,惜花潜减旧时心。

小楼几日怯登临。

形式: 词牌: 浣溪沙

浣溪沙

燕子初来垒故巢。晓莺啼恨更添娇。

一春都是等闲抛。

不怨满庭风雨恶,只教终日梦魂消。

东风空锁绿杨腰。

形式: 词牌: 浣溪沙

浣溪沙

日日枝头堕粉香。东君何事苦匆忙。

鸟啼花落送韶光。

泪蹙翠山情杳杳,闷连青海思茫茫。

含颦无语立斜阳。

形式: 词牌: 浣溪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