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高唐》是清代诗人黄景仁所作,通过对比古人与今人的不同心境,以及对历史遗迹的感慨,展现了诗人深沉的历史感和人生哲思。
首联“古意争如客意多,迎风伏轼快经过”,以“古意”与“客意”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古代与现代生活态度的思考。古人或许有着更为纯粹的古意,而现代人的“客意”则显得更加丰富多样。诗人选择在迎风之际,低伏车轼,快速地穿越时空,似乎在寻求一种超越常规的生活体验。
颔联“徒闻上客工长笑,曾说州人最善歌”,通过“上客”的长笑与“州人”的善歌,进一步描绘了古人生活的欢愉与和谐。然而,“徒闻”二字暗示了这些美好的场景只是听闻,而非亲历,流露出一丝遗憾与向往。
颈联“草没龙头应有冢,沙枯马颊已无河”,转而描写历史遗迹的荒凉景象。曾经的“龙头”如今已被杂草掩盖,成为一座坟冢;昔日的河流也因沙土的侵蚀而干涸,只剩下荒漠。这不仅是对自然变迁的感慨,也是对历史消逝的哀叹。
尾联“临流亦效仲尼叹,吾道从来奈命何”,诗人面对流水,仿佛孔子一般发出感叹,表达了对命运不可控的无奈。孔子曾感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诗人在此借用了这一典故,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生命有限的深刻理解,同时也流露出对个人命运无法自主的感慨。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遗迹的描绘和对人生哲理的探讨,展现了黄景仁对过去与现在、历史与现实、个人与命运之间复杂关系的深刻洞察,以及对生命意义的深沉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