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唐

古意争如客意多,迎风伏轼快经过。

徒闻上客工长笑,曾说州人最善歌。

草没龙头应有冢,沙枯马颊已无河。

临流亦效仲尼叹,吾道从来奈命何。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鉴赏

这首诗《高唐》是清代诗人黄景仁所作,通过对比古人与今人的不同心境,以及对历史遗迹的感慨,展现了诗人深沉的历史感和人生哲思。

首联“古意争如客意多,迎风伏轼快经过”,以“古意”与“客意”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古代与现代生活态度的思考。古人或许有着更为纯粹的古意,而现代人的“客意”则显得更加丰富多样。诗人选择在迎风之际,低伏车轼,快速地穿越时空,似乎在寻求一种超越常规的生活体验。

颔联“徒闻上客工长笑,曾说州人最善歌”,通过“上客”的长笑与“州人”的善歌,进一步描绘了古人生活的欢愉与和谐。然而,“徒闻”二字暗示了这些美好的场景只是听闻,而非亲历,流露出一丝遗憾与向往。

颈联“草没龙头应有冢,沙枯马颊已无河”,转而描写历史遗迹的荒凉景象。曾经的“龙头”如今已被杂草掩盖,成为一座坟冢;昔日的河流也因沙土的侵蚀而干涸,只剩下荒漠。这不仅是对自然变迁的感慨,也是对历史消逝的哀叹。

尾联“临流亦效仲尼叹,吾道从来奈命何”,诗人面对流水,仿佛孔子一般发出感叹,表达了对命运不可控的无奈。孔子曾感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诗人在此借用了这一典故,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生命有限的深刻理解,同时也流露出对个人命运无法自主的感慨。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遗迹的描绘和对人生哲理的探讨,展现了黄景仁对过去与现在、历史与现实、个人与命运之间复杂关系的深刻洞察,以及对生命意义的深沉思考。

收录诗词(1183)

黄景仁(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清代诗人。一字仲则。四岁而孤,家境清贫,少年时即负诗名,为谋生计,曾四方奔波。一生怀才不遇,穷困潦倒,后授县丞,未及补官即在贫病交加中客死他乡,年仅35岁。诗负盛名,为“毗陵七子”之一。诗学李白,所作多抒发穷愁不遇、寂寞凄怆之情怀,也有愤世嫉俗的篇章。七言诗极有特色。亦能词。著有《两当轩全集》

  • 字:汉镛
  • 号:鹿菲子
  • 籍贯:阳湖(今江苏省常州市)
  • 生卒年:1749~1783

相关古诗词

德州

江乡风景眼曾谙,近水孤城一驻骖。

百斛估船来日夜,千樯漕艘自东南。

倡歌殢客调银甲,市酒浇愁泻石甔。

人马同时渡河去,夕阳吟思最清酣。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覃]韵

景州道中戏呈剑潭

未献长杨赋,先经细柳营。

前途多姹女,愁听数钱声。

形式: 五言绝句 押[庚]韵

河间旅次次壁间韵

北风古道走黄沙,壮日高城隐暮笳。

地枕滹沱还似砺,人居燕赵惯如花。

愁闻石调边儿曲,怖听雷声梦里车。

不少道旁游倦客,也言归思绕烟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赵北口

居然楚尾吴头画,忽向燕南赵北看。

尔许离心攀不得,十三桥柳挂萧寒。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