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诗《咏古》,出自清代诗人王苍璧之手,借古喻今,探讨了个人价值与社会地位的关系,以及如何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保持自我。
“致身非不荣,而贵辨出处。”开篇即点明主题,指出一个人的成就和荣誉并非不可得,但关键在于选择正确的起点和立场。“始进不以正,功业何足语?”进一步强调了正直的重要性,认为如果开始就走错了路,那么无论后来取得多大的成就,都难以得到真正的认可和尊重。
接下来,“孔明人中龙,君臣实心膂。”通过引用诸葛亮的例子,赞美了忠诚与智慧的结合,以及他与刘备之间的深厚君臣情谊。“三分定荆益,一德并伊吕。”赞扬诸葛亮在三国时期对蜀汉的贡献,将他的品德与能力比肩古代的名臣伊尹和吕尚,显示了他对国家的忠诚和对事业的执着。
“当其未遇时,夷然视圭组。”描述了诸葛亮在尚未得到刘备赏识之前,依然坚守自己的信念,不为官场的权势所动。“鹿门拜庞公,南阳咏《梁父》。”这里借用庞统的故事,进一步说明诸葛亮在未显赫之前,也像庞统一样,选择了隐居生活,追求内心的平静与自由。
最后,“向非昭烈贤,三顾犹未许。”表达了如果没有刘备的贤明和诚意,诸葛亮可能不会轻易出山,暗示了知遇之恩的重要性。“君子慎自藏,守身如处女。”总结全诗,提醒人们在追求成功的同时,要保持谦逊和节制,坚守自己的道德底线,如同处子般纯洁无瑕。
这首诗通过历史人物的典故,深刻地探讨了个人道德修养、选择与机遇之间的关系,以及在复杂社会环境中如何保持自我价值的问题,具有深刻的哲理性和启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