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明代童轩的《闲居漫兴(其六)》描绘了一幅文人隐逸的画面。首句“歧路竟喧纷”暗示了世事纷扰,而诗人身处其中却心境悠闲,听不到外界的嘈杂。“心闲苦不闻”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脱。
接下来的两句“字临王逸少,诗学鲍参军”,表明诗人醉心于书法艺术,效仿东晋书法家王羲之(逸少),同时在诗歌创作上也追求鲍照(鲍参军)的风格,展现了诗人对文学的热爱和修养。
“竹里敲茶臼,花前倒酒尊”这两句,通过写实的场景——在竹林中捣制新茶,花前自斟自饮,描绘出一种清雅的隐居生活,流露出诗人淡泊名利、享受自然的闲适之情。
最后,“嵇生本高致,宁肯在鸡群”借用了嵇康(嵇生)的典故,嵇康以高洁的人格和超凡的才情闻名,宁愿选择孤独也不愿随流俗,这里暗喻诗人坚守自我,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表达了诗人高尚的情操和独立的人格追求。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场景,展现了诗人闲居时的内心世界和生活情趣,以及对高洁人格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