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罗汉臣

向曾平步上仙鳌,拂袖归来气尚豪。

自有西山堪拄笏,不妨右手且持螯。

凌云载酒浑如梦,泛雪回舟也自高。

顾我馀生复何事,闭门三径削蓬蒿。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豪]韵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牟巘在宋末元初时期所作的《送罗汉臣》。牟巘以“向曾平步上仙鳌”开篇,巧妙地将仙人登仙岛的传说融入个人经历中,既表达了对罗汉臣的敬仰之情,也暗含了对对方才华与成就的赞美。接着,“拂袖归来气尚豪”一句,描绘了罗汉臣归来的风采,虽已离去,但其豪迈之气依然不减,展现了人物的个性与魅力。

“自有西山堪拄笏”一句,借用了古代文官上朝时手持的手杖(笏)来比喻官员的职位和身份,暗示罗汉臣即便不在高位,也自有其可以倚靠的“西山”,即隐喻他仍有施展才华之地或内心坚守的信念。而“不妨右手且持螯”则以持蟹的动作,形象地表现了罗汉臣即使在闲适之时,也能保持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

接下来,“凌云载酒浑如梦”和“泛雪回舟也自高”两联,运用了梦境般的场景和雪中泛舟的意象,表达了对罗汉臣生活状态的赞美。无论是饮酒畅谈的欢愉,还是雪中泛舟的宁静,都充满了诗意和浪漫色彩,展现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生活哲学。

最后,“顾我馀生复何事,闭门三径削蓬蒿”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自身余生的思考与规划。在送别罗汉臣之际,诗人反思自己的生活,似乎在寻求一种与世无争、回归自然的生活方式。通过“闭门三径”和“削蓬蒿”的描述,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回归本真的意境,体现了诗人对简单、纯粹生活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罗汉臣形象的描绘和诗人自我反思的表达,展现了宋代文人对于理想生活状态的追求与向往,以及对友情、自然与内心的深刻感悟。

收录诗词(408)

牟巘(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二二七~一三一一),一字献之,学者称陵阳先生,徙居湖州(今属浙江)。以父荫入仕,曾为浙柬提刑。理宗朝,累官大理少卿,以忤贾似道去官。恭宗德祐二年(一二七六)元兵陷临安,即杜门不出,隐居凡三十六年,卒年八十五。有《陵阳集》二十四卷(其中诗六卷)。事见《宋元学案》卷八○,清光绪《井研县志》卷三一有传。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校以清乾隆十二年周永年刻《陵阳先生集》(简称周本)、清抄本(藏北京图书馆)。底本诗集外之诗及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 字:献甫
  • 籍贯:井研(今属四川)

相关古诗词

过洞庭山书湖中所见

欲谈旧事恐悽然,谁遣奇观堕我前。

鹜阵万屯湖为黑,冰须千尺水皆悬。

无多风色似天相,阿那人家疑地仙。

更有一般堪羡处,嫩醅绿蚁醉无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送赵兰皋教杭学

一似彭城向颍时,重开讲席整冠緌。

青衿喜得新师范,白发能言旧尹釐。

独冷定应非热属,众芳况复异凡姿。

不妨且作回翔意,直上抟扶亦未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送种南仲主簿

六客堂前翠竹屏,双溪馆下碧鳞生。

遍经此老行吟处,可是常行簿领人。

吏为求蚕觅休假,官因祭灶请比邻。

也知矮屋难淹滞,且与空山作好春。

形式: 古风

题用拙斋

柿林园里伾文党,金谷丛中石贾尘。

漫说愚溪诳当世,苦将巧宦目他人。

何如杜老幽居处,一似无怀太古民。

说道书斋名用拙,可存吾道乐吾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