皋桥

伯鸾憔悴甘飘寓,非向嚣尘隐姓名。

鸿鹄羽毛终有志,素丝琴瑟自谐声。

故桥秋月无家照,古井寒泉见底清。

犹有馀风未磨灭,至今乡里重和鸣。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翻译

伯鸾形容憔悴,甘愿流离失所,不以真名在尘世中隐藏。
如同鸿鹄虽有远大志向,白丝琴瑟也能发出和谐的音色。
古老的桥梁下秋月照不到他的故乡,只有寒冷的井水映出清澈的影像。
他的高尚风范并未消逝,至今仍能在家乡的传说中回响。

注释

伯鸾:指东汉隐士梁鸿的字,这里借代有高尚节操的人。
憔悴:形容人面容瘦弱、精神疲惫。
嚣尘:喧闹的尘世,指世俗社会。
隐姓名:不露真名,保持隐居生活。
鸿鹄:天鹅,象征志向远大的人。
素丝琴瑟:比喻纯洁的友谊或和谐的关系。
谐声:配合得当的声音,象征和谐。
故桥:古老的桥梁。
秋月:象征思乡之情。
无家照:照不到故乡,暗示漂泊无依。
古井:古老的水井,常用来象征岁月的沉淀。
寒泉:冰冷的泉水,寓意清冷的生活。
见底清:形容水清澈见底,也暗指心地清明。
馀风:遗留的风范,美德。
磨灭:消失。
和鸣:和谐共鸣,此处指美好的事迹流传。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秋夜的故桥旁,感受到一股淡淡的乡愁。"伯鸾憔悴甘飘寓"中的"伯鸾"指的是一种高贵的鸟类,象征着诗人的高洁品格;"非向嚣尘隐姓名"则表明诗人不愿意在世俗的喧哗中隐藏自己的名字,保持着一份超脱。

"鸿鹄羽毛终有志"中的"鸿鹄"也是高贵鸟类的代名词,表示诗人的志向远大;"素丝琴瑟自谐声"则是说诗人用简单的丝弦(象征古琴)自己弹奏出和谐的旋律,表达内心的情感。

接下来的两句"故桥秋月无家照,古井寒泉见底清"描绘了一个静谧的夜景。诗人站在旧时的桥上,看着秋月没有家的感觉,而古老的井水清澈见底,透露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

最后两句"犹有馀风未磨灭,至今乡里重和鸣"表达了即便是过往的风流(可能指的是诗人曾经的功名或者声望)尚未消散,但在现实中诗人依然能听到家乡的鸡鸣声,感受到浓郁的乡愁。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和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超脱尘俗、怀念故土的情怀。

收录诗词(145)

李绅(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生于乌程(今浙江湖州),长于润州无锡(今属江苏)。27岁考中进士,补国子助教。与元稹、白居易交游甚密,他一生最闪光的部分在于诗歌,他是在文学史上产生过巨大影响的新乐府运动的参与者。作有《乐府新题》20首,已佚。著有《悯农》诗两首:“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脍炙人口,妇孺皆知,千古传诵。《全唐诗》存其诗四卷

  • 字:公垂
  • 籍贯:亳州(今属安徽)
  • 生卒年:772—846

相关古诗词

真娘墓

一株繁艳春城尽,双树慈门忍草生。

愁态自随风烛灭,爱心难逐雨花轻。

黛消波月空蟾影,歌息梁尘有梵声。

还似钱塘苏小小,祗应回首是卿卿。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宿瓜州

烟昏水郭津亭晚,回望金陵若动摇。

冲浦回风翻宿浪,照沙低月敛残潮。

柳经寒露看萧索,人改衰容自寂寥。

官冷旧谙唯旅馆,岁阴轻薄是凉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萧]韵

宿扬州

江横渡阔烟波晚,潮过金陵落叶秋。

嘹唳塞鸿经楚泽,浅深红树见扬州。

夜桥灯火连星汉,水郭帆樯近斗牛。

今日市朝红俗变,不须开口问迷楼。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宿扬州水馆

舟依浅岸参差合,桥映晴虹上下连。

轻楫过时摇水月,远灯繁处隔秋烟。

却思海峤还悽叹,近涉江涛更凛然。

闲凭栏干指星汉,尚疑轩盖在楼船。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