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诗描绘了诗人游历焦山时所见之景,以及由此引发的深沉感慨。首句“洞口孤云面面生”,以“孤云”起笔,营造出一种空灵静谧的氛围,仿佛诗人独自面对着自然界的浩渺与宁静。接着,“百年身世坐来清”一句,将个人的沧桑岁月与眼前的清静景象相融合,流露出一种超脱世俗的淡泊心境。
“一般月色金山寺,十里烟光铁瓮城”两句,运用对比手法,将金山寺的月色与铁瓮城的烟光并置,既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壮丽,也暗示了历史文化的深远。通过“一般”二字,诗人巧妙地将不同地点的景色联系起来,赋予了画面以统一感和连贯性。
“江阁雨馀秋水阔,海门风定暮潮平”描绘了一幅雨后初晴、江面开阔、海门风平浪静的画面,展现了大自然的壮美与和谐。这一联不仅写景细腻,而且蕴含了时间的流转与季节的变化,使读者感受到时光的流逝与生命的短暂。
最后,“青山潦倒虚名在,耻向沙鸥问旧盟”表达了诗人对功名利禄的淡然态度,以及对过往承诺的反思。青山虽在,但昔日的盟约已成过去,诗人不愿再为虚名所累,更不愿向自然界的沙鸥询问旧日的盟誓,体现了其内心的纯净与超脱。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以及对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生命、自然与历史的深刻思考,以及对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