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园登高即事呈诸同僚

江云寒薄不成霜,九月登高菊未黄。

飞镝有声弓已力,小槽分溜酒初尝。

秋容行见丹枫老,客意难胜紫陌长。

曾是禁园风物好,故乡时节可能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翻译

江上的云层稀薄,没有结成霜,九月里登高赏菊,菊花还未转黄。
箭矢破空有声,弦已拉满力量,新酿的小酒槽流出,我们开始品尝。
秋天的景色眼看就要满目红枫,旅人的心情难以承受漫长道路的寂寥。
曾经在皇家园林中见过美好的风景,即使身在异乡,这样的季节怎能不让我思念故乡。

注释

江云:江面上的云。
薄:稀薄。
不成霜:没有结霜。
九月:农历九月。
登高:登高赏景。
菊未黄:菊花还未变黄。
飞镝:射出的箭矢。
有声:发出声响。
弓已力:弓弦已拉满。
小槽:小型酒槽。
分溜:流出。
酒初尝:刚开始品尝新酒。
秋容:秋天的景色。
丹枫:红色枫叶。
老:衰老,变色。
客意:旅人的思绪。
紫陌:紫色的田野小路。
长:漫长。
禁园:皇家园林。
风物:风景。
好:美好。
故乡:家乡。
时节:季节。
可能忘:怎能忘记。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秋天登高所见的景象,以及诗人的情感体验。首句“江云寒薄不成霜”写出了秋日江边云层虽薄但寒气逼人,没有形成霜冻,暗示了季节的微妙过渡。接着,“九月登高菊未黄”点明了时间是九月,菊花还未完全盛开,透出一丝淡淡的秋意。

“飞镝有声弓已力”一句,通过箭矢的声音和拉满的弓弦,展现了登高时的动态场景,可能是在打猎或军事演练,也寓含了诗人对生活的关注和对力量的追求。接下来,“小槽分溜酒初尝”则转而描述品酒的乐趣,体现了诗人享受生活的情趣。

“秋容行见丹枫老”预示着秋天的进一步深入,红枫叶将要变老,景色凄美。诗人感叹“客意难胜紫陌长”,表达了羁旅在外的孤独与思乡之情,紫陌漫长,寓意人生的漂泊不定。

最后两句“曾是禁园风物好,故乡时节可能忘”,诗人回忆起往昔在皇家园林的美好时光,不禁问自己,在这异乡,是否还能忘记故乡的秋景和情怀。整首诗以登高为线索,通过描绘秋景和自身感受,表达了对故乡的深深怀念。

收录诗词(420)

蔡襄(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北宋著名书法家、政治家、茶学家。任泉州知府时,主持建造了中国现存年代最早的跨海梁式大石桥泉州洛阳桥;任福建路转运使时,倡植福州至漳州700里驿道松;在建州时,主持制作武夷茶精品“小龙团”,所著《茶录》总结了古代制茶、品茶的经验。所著《荔枝谱》被称赞为“世界上第一部果树分类学著作”。工书法,诗文清妙,其书法浑厚端庄,淳淡婉美,自成一体,为“宋四家”之一。有《蔡忠惠公全集》

  • 字:君谟
  • 籍贯:兴化军仙游县(今枫亭镇青泽亭)
  • 生卒年:1012年3月7日-1067年9月27日

相关古诗词

司徒侍中宋宣献公挽词五首(其四)

洛宅初开府,非才辱顾隆。

遗思谣俗在,馀论宴堂空。

已矣苍生望,嗟乎吾道穷。

岂惟怀旧德,一恸向春风。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司徒侍中宋宣献公挽词五首(其三)

怀道初名世,乘时遂致君。

平分百年算,中据两台文。

行翣连寒树,凝笳上晚云。

路人那得识,挥涕指幽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文]韵

司徒侍中宋宣献公挽词五首(其二)

申命增华衮,遗忠动紫宸。

世风存令子,暮哭有慈亲。

复辟前言在,论兵密疏陈。

如何年不永,无路问苍旻。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司徒侍中宋宣献公挽词五首(其一)

重器推隆栋,驰光逐逝川。

人应骑尾宿,岁亦在辰年。

文思精天下,忠谋尽帝前。

唯无丰室累,清白是家传。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