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表达了对修养和道德修炼的深刻理解。"若论修养事,知有几多门"一句揭示了修养之路繁多,但关键在于找到真正的心灵归宿,即所谓的“灵根”。至真至道简易而又能涵盖天地万物,这是中国哲学中追求简单本质和宇宙和谐的体现。"坎离并水火,止是筌蹄"则指出阴阳五行之理,并非难以捉摸,只需透过表象看清本质。这一点本质能长存不灭,与“粹然一点”相呼应,显示了对生命真谛的深刻领悟。
"个中如荐得,悟了五千言"则是说在这个层面上,如同荐举一样自然而然地得到理解,从而领会了儒家典籍《五千文》中的深义。接着,“金晶飞肘后,透昆崙”描绘了一种超脱尘世、触摸天界的境界,其中“金晶”象征纯净和高洁,“飞肘后”则是说超越了凡俗的束缚,而“透昆崙”则指通向神秘而遥远的昆仑山,象征着精神的高度解放。
"清江九曲,一棹破烟昏"以清澈的江水和轻舟划破迷雾比喻心灵的清明与解脱。接下来的“水击三千里,九万鹏程,化成元是冥鲲”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以及宇宙变幻的洞察,"水击三千里"象征着力量和动能,而"九万鹏程"则暗示了时间与空间的广阔。"化成元是冥鲲"表达了一种物我两忘的境界,冥鲲原指古代神话中的巨鱼,此处象征着生命的本源和宇宙的终极。
整首诗语言丰富,意象绚丽,通过对自然之美与生命之谜的描绘,传达了作者对于修养、道德、宇宙以及个体精神世界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