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戴帅初寄诗韵

入海逢车陆用艘,仁人不遇叹游遨。

登龙有意师元礼,刻鹄何心效伯高。

每笑囚山非国语,绝怜投阁反离骚。

此身幸免官驱使,两手犹能把酒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豪]韵

翻译

在海上遇见陆地的交通工具,仁德之人不得志只能感叹漂泊。
想要攀龙附凤的志向,效仿元礼老师;模仿鸿鹄的意图,却无心像伯高那样清高。
常常嘲笑自己被囚禁山中并非国家所需,深深惋惜选择投阁自尽反倒是违背了屈原的遗志。
庆幸自己能避免官场的束缚,双手还能握杯畅饮美酒。

注释

逢:遇见。
仁人:有道德、有仁德的人。
元礼:古代贤士,指荀子,名况,字元礼。
刻鹄:比喻模仿不切实际,这里指效仿伯高。
囚山:比喻被限制或困于某处。
投阁:投掷进入阁楼,指自杀。
离骚:屈原的代表作《离骚》,借以表达忧国忧民的情感。
官驱使:官府的驱使,指官场生活。
把酒螯:持杯饮酒,螯指螃蟹的大钳,此处代指饮酒。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末期至元朝初期的文人陆文圭所作,名为《和戴帅初寄诗韵》。诗人以入海乘舟的意象开篇,表达自己在仕途中的困顿,如同船只在陆地上行驶,暗示了他怀才不遇的境况。他以“仁人不遇叹游遨”表达了对自身际遇的感慨,流露出一种无奈与游离的情绪。

接着,诗人提到“登龙有意师元礼”,暗指自己有志于攀龙附凤,效仿汉代名臣陈蕃(字元礼)的贤能,但现实中却难以实现。他对那些模仿无益的行为表示讽刺,如“刻鹄何心效伯高”,借典故批评那些盲目追求高位的人。

诗中“每笑囚山非国语”一句,可能是指诗人对于隐居生活的嘲笑,认为这不是真正的为国效力的方式;而“绝怜投阁反离骚”则借屈原投江自尽的典故,表达了对理想破灭的哀痛,同时也流露出对现实政治的不满。

最后,诗人庆幸自己能够避免官场的束缚,“此身幸免官驱使”,但仍保持饮酒的豪情,“两手犹能把酒螯”。这句诗体现了诗人虽身处逆境,但仍不失洒脱与乐观的人生态度。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比喻和个人经历,展现了诗人仕途失意后的深沉感慨,以及对理想与现实之间落差的反思,语言含蓄,情感深沉。

收录诗词(625)

陆文圭(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元代文学家。博通经史百家,兼及天文、地理、律历、医药、算术之学。墙东先生是元代学者的雅号,“墙东”并非是他居住澄东的意思。西汉末年,北海人王君公因为遭遇王莽篡权的乱世,当牛侩(买卖牛的中间人)以自隐。当时人们称他为“避世墙东王君公”。见《后汉书·逄萌传》。后来以“墙东避世”作为隐居于市井的典故,“墙东”指隐居之地。墙东先生指的是隐士,对于这个雅号,他自己也欣然接受,将自己的作品集命名为《墙东类稿》

  • 字:子方
  • 号:墙东
  • 籍贯:江阴(今属江苏)
  • 生卒年:1252~1336

相关古诗词

咏风

好风何处来,天籁出众窍。

披襟怀楚台,击筑思高庙。

扶摇九万里,自谓一息到。

安知大鹏运,不满斥鴳笑。

终当谢蓬蒿,振翼绝海峤。

形式: 古风

咏松

老松如枯骸,短松覆儿发。

城中薪价高,斤斧不时伐。

难长虬龙姿,免藏虎豹穴。

樵童出山暮,步担挑新月。

形式: 古风

送吏员迁调松江

吏员务选才具良,不问他邦与吾乡。

珠金出产已足贵,兰桂移根亦自香。

诸君此行良不恶,居家何如宦游乐。

季鹰曾忆松江鲈,士龙空叹华亭鹤。

昔人还乡苦不早,今人离乡涉远道。

渔舟泛泽青茫茫,客衣吹霜白皓皓。

朱甍结构井邑富,画戟清闲官府好。

纷纷刀笔心自厌,落落功名身未老。

要看入海运大鹏,不恨出山成小草。

形式: 古风

庚子七月书事

今年低洼水生鱼,去年高亢旱坼龟。

阴阳似属天公事,庙堂可是无皋夔。

劝分纳粟令如火,老稚依然鹄形饿。

嗟汝命薄独可怜,穹官巨室无凶年。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