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名为《闻八禽言(其四)》,是元代诗人徐孜的作品。通过细腻的笔触,诗人描绘了蚕妇们在没有养蚕资源的情况下,空有缫丝之音却无法实现的情景,表达了对社会底层劳动人民生活艰辛的深切同情。
诗中“缫丝,缫丝,声声空自闻”开篇即以缫丝之声起兴,营造出一种寂寥而又充满期待的氛围。接着,“无蚕无桑亦无柘,几载蚕妇閒青春”两句,直接点明了蚕妇们因缺乏养蚕资源而无法从事传统工作的困境,同时也暗示了她们年复一年的辛勤与希望的落空,使得“青春”二字充满了无奈和哀愁。
“大桑大柘供寨木,小桑小柘撨为薪”进一步揭示了社会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大桑大柘被用于寨木,而小桑小柘则沦为柴火,形象地反映了贫富差距和资源浪费的现象。最后,“鸣呼有声声劝谁,不如缄口深山深”一句,诗人以反问的形式表达了对社会现状的不满和对改变现状的渴望,同时也流露出一种无奈和逃避的心态,希望能在深山中找到一片宁静之地,远离现实的苦楚。
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通过对蚕妇生活的描写,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某些深层次问题,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和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