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香与董彦速二首(其一)

侯莎新补蔚宗传,藿燥詹粘疑可憎。

试炷博山元不俗,小奁分供在家僧。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蒸]韵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谢薖所作的《送香与董彦速二首(其一)》。诗中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赠香的情景,充满了生活气息和禅意。

首句“侯莎新补蔚宗传”,以“侯莎”借指香料,暗示香料的珍贵与新奇,仿佛是为某位尊贵之人补写了一部关于香料的传记。这里运用了象征手法,将香料与文化传承相联系,赋予了香料更深层次的意义。

次句“藿燥詹粘疑可憎”,通过描述香料在干燥、粘稠的状态下可能给人带来的不适感,反衬出后文所要表达的香料的美好。这里的“可憎”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厌恶,而是通过对比手法,强调了香料在不同状态下的特点,为下文赞美香料做了铺垫。

接着,“试炷博山元不俗”,“博山”在这里指的是博山炉,古代用来焚香的器具。诗人通过“试炷”这一动作,展现了对香料的珍视和对焚香仪式的尊重。同时,“元不俗”表达了对香料品质的肯定,暗示了香料的独特魅力和高雅气质。

最后,“小奁分供在家僧”,“小奁”指的是小巧的盒子,这里用来装香料。“在家僧”则是指修行在家的僧人,即俗世中的修行者。这句话意味着香料不仅用于宗教仪式,也作为日常修行之物,体现了香料在佛教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香料广泛用途的欣赏。

整首诗通过对赠香过程的细腻描绘,展现了香料的珍贵、独特以及在日常生活和宗教仪式中的多重价值,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欣赏之情。

收录诗词(294)

谢薖(宋)

成就

江西诗派二十五法嗣之一。谢逸从弟,与兄齐名,同学于吕希哲,并称“临川二谢”。与饶节、汪革、谢逸并称为“江西诗派临川四才子”。

经历

不详

  • 字:幼盘
  • 号:竹友居士
  • 籍贯: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
  • 生卒年:1074~1116

相关古诗词

送香与董彦速二首(其二)

窗间一炷结趺坐,万象森前应眼明。

不印香严薰未歇,何妨人诮太僧生。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

暮春久雨

季月何多雨,经旬不见山。

云师工蔽塞,羲驭久间关。

水已泽中满,寒应天际还。

坏墙忧盗入,只益鬓毛斑。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

晚春书事二首(其一)

春来畏病不饮酒,孤负山南山北花。

有客款门惊剥啄,无人追韵得车斜。

独酬砌下二三子,岂忆城南韦杜家。

不畏诗穷嫌水厄,时时搜句煮新芽。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晚春书事二首(其二)

未曾留客十觞醉,已是飞花三月时。

忽悟病来真老矣,倘逢圣处亦中之。

眼前用意半乾没,世上忘形皆白痴。

谁似陶翁有名酒,呼儿觅纸又题诗。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