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圣敬文思业太平,海寰天下唱歌行。
秋来气势洪河壮,霜后精神泰华狞。
广德者强朝万国,用贤无敌是长城。
君王若悟治安论,安史何人敢弄兵。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太平盛世的景象,开篇便提到“圣敬文思业太平”,表达对圣明君主的敬仰之情以及对太平时期文化教育事业的推崇。接着,“海寰天下唱歌行”展现了国泰民安、四方宾客齐聚一堂,共同颂扬圣德的盛况。
“秋来气势洪河壮”、“霜后精神泰华狞”则描绘了一幅秋景图:秋风渐起,大自然的气息如同黄河之水,奔腾不息;而霜降之后,万物更显得精神抖擞,充满生机。这些意象通过对比手法,强化了太平盛世的壮观与生命力。
“广德者强朝万国”、“用贤无敌是长城”进一步指出,一个国家之所以强大,在于广布恩泽、推崇道德,以及能够识才任用的英明政策,这些都是不可逾越的坚固防线。
最后,“君王若悟治安论”和“安史何人敢弄兵”,诗人通过设问,告诫君主如果洞悉了治国安邦之道,就没有人能够轻易动摇这份平静。这不仅是对君主的期望,也反映出诗人对于和平稳定的深切向往。
总体来看,这首长句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浓郁的情感,表达了诗人对于太平盛世的美好憧憬,以及对圣明君主和贤能臣子的推崇。同时,它也传递了一种理想主义的政治哲学,即通过德治和贤才来维护国家的长久安宁。
不详
汉族,唐代诗人。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九月三十日,雨声如别秋。
无端满阶叶,共白几人头。
点滴侵寒梦,萧骚著淡愁。
渔歌听不唱,蓑湿棹回舟。
飘来鸡树凤池边,渐压琼枝冻碧涟。
银阙双高银汉里,玉山横列玉墀前。
昭阳殿下风回急,承露盘中月彩圆。
上相抽毫歌帝德,一篇风雅美丰年。
行看腊破好年光,万寿南山对未央。
黠戛可汗修职贡,文思天子复河湟。
应须日驭西巡狩,不假星弧北射狼。
吉甫裁诗歌盛业,一篇江汉美宣王。
元载相公曾借箸,宪宗皇帝亦留神。
旋见衣冠就东市,忽遗弓剑不西巡。
牧羊驱马虽戎服,白发丹心尽汉臣。
唯有凉州歌舞曲,流传天下乐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