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秋望》由清代诗人陈凤昌所作,描绘了一幅深秋景象,充满了萧瑟与感慨。
首联“柳老西风作意骄,惊蝉强自抱疏条”,以老柳在西风中摇曳的姿态,以及惊蝉勉强抱住稀疏枝条的情景,生动地展现了秋天的凄凉与生命的脆弱。老柳和惊蝉的形象,象征着自然界的生命在季节更替中的无奈与坚韧。
颔联“天连白草横残垒,日落青空涌暮潮”,进一步渲染了秋日的苍茫与辽阔。白草与残垒交织的画面,仿佛历史的痕迹在秋风中显现;而日落时分,青空涌动的暮潮,则是自然力量的壮丽展现。这两句不仅描绘了视觉上的景色,也暗含了时间流逝、万物变迁的哲理。
颈联“八百孤寒同骨肉,万千黎庶望星轺”,将目光转向人间,表达了对底层民众生活的关注与同情。八百孤寒与万千黎庶,代表了社会中最为弱势的群体,他们如同骨肉一般紧密相连,共同承受生活的艰辛。而“望星轺”则寄托了他们对官员或统治者的期待,希望他们能带来福祉与改变。
尾联“不知更有春来否,满眼秋光太寂寥”,表达了对未来的不确定性与对当前孤独寂寥景象的感慨。诗人似乎在问自己,是否还有春天的到来,还是只能面对这无尽的秋色。这一问,既是对自然现象的思考,也是对人生、社会变迁的一种深刻反思。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与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展现了诗人对生命、自然与社会的深刻洞察,以及对美好未来的渴望与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