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红妆碧嶂旧登临,来演真常契佛心。
漫道山林无独往,那知笙磬有同音。
堂前明月四时好,山外白云千古深。
此别松门无复见,渔樵为伴老相侵。
诗人以"红妆碧嶂旧登临"开篇,表达了对往昔游历之地的回忆与眷恋。"来演真常契佛心"则透露出诗人内心对于禅悟、佛法的向往与追求,这里的"真常"指的是永恒不变的佛理。
接着,"漫道山林无独往"描绘了一种游子对自然山林的迷恋,每次踏足皆是新的体验;而"那知笙磾有同音"则表达了诗人在大自然中寻找内心和谐与共鸣,"笙磾"指的是古代乐器之一,此处象征着自然界的和声。
"堂前明月四时好,山外白云千古深"两句,描绘了诗人所居之地的美丽景色。"堂前明月"表达了对明月的欣赏,每个时辰都有其独特的美;而"山外白云"则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永恒不变的赞美。
最后,"此别松门无复见,渔樵为伴老相侵"表达了一种离别之情。"此别"意味着此次告别后难以再见,而"松门"常常象征着隐逸生活;"渔樵为伴老相侵"则是说诗人将与渔民樵夫为伴,共同度过晚年,这里的"相侵"暗示了时光的流逝和生命的消减。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绘,以及内心世界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于禅意、佛理的追求,以及面对离别与时光流逝的情感体验。
不详
送君忆昔入鳌山,愁折江梅踏雪还。
别后重添十年老,静中犹借半生閒。
文章千古心空在,书史三冬手自删。
岁晚山中有琪树,伤心何日得同攀。
起晓寻幽意气豪,冥冥重雾湿征袍。
天扶宝势千山拱,海助寒声万籁高。
休数兴衰两蜗角,从来忧乐一鸿毛。
了知终老林泉是,渡水穿云久亦劳。
门对万山深,登临老病侵。
牛羊随野色,草树带秋阴。
此景聊供望,何人肯见寻。
猜鸥不用下,我自信无心。
孤高来处自天人,末上常先万物新。
不有大寒风气势,难开小朵玉精神。
冰溪影斗斜斜月,粉镜妆成澹澹春。
直伴东风到青子,多情不逐雪成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