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洛川老人九十

洛川老人年九十,须眉如画身玉立。

锦袍金带方乌巾,手挽强弓无决拾。

八月平原秋气高,闻有狡兽依蓬蒿。

清晨上马薄暮返,累骑毛血悬鞬櫜。

身是前朝将家子,生逢太平百无事。

都将英气化高年,何物小儿堪指使。

太守上言朝有恩,束帛养牛兼上尊。

洛川老人过百岁,击壤为歌传子孙。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元代诗人虞集所作的《赋洛川老人九十》描绘了一位九旬老者洛川老人的形象与生活状态,充满了对古代英雄迟暮之年的感慨与对和平盛世的颂扬。

开篇以“洛川老人年九十,须眉如画身玉立”两句,生动勾勒出洛川老人的外貌特征——须眉如同画卷般精致,身形挺拔如玉柱,展现出其虽年迈却依然精神矍铄的形象。接着,“锦袍金带方乌巾,手挽强弓无决拾”进一步描绘了老人的装束与武艺,锦袍金带彰显其昔日的荣光,乌巾与强弓则暗示其曾是英勇的战士。

“八月平原秋气高,闻有狡兽依蓬蒿”两句转而描写洛川老人的生活场景,秋季的平原上,他追踪狡猾的野兽,傍晚时分满载而归,毛血悬挂于鞍囊之中,展现了他晚年仍保持着狩猎的习惯和对自然的亲近。

“身是前朝将家子,生逢太平百无事”揭示了洛川老人的身份背景,他出身于前朝的将门之家,在和平年代无所事事,将一生的英气化为了岁月的沉淀,表达了对过往岁月的怀念与对当前生活的满足。

“都将英气化高年,何物小儿堪指使”一句表达了对洛川老人年华已逝,但其英气犹存的感慨,同时也流露出对年轻一代难以驾驭其力量的无奈与惋惜。

“太守上言朝有恩,束帛养牛兼上尊”描述了地方官员对洛川老人的尊敬与照顾,朝廷也给予恩赐,体现了社会对老人的关怀与尊重。

最后,“洛川老人过百岁,击壤为歌传子孙”预示着洛川老人有望长寿,并且他的故事将会通过击壤(一种民间游戏)的形式流传给后代,成为家族传承的一部分,象征着生命的延续与文化的传承。

整首诗通过对洛川老人形象的细腻刻画,以及对其生活状态的描绘,展现了元代文人对于英雄迟暮、和平盛世以及家族传承的深刻思考与赞美。

收录诗词(473)

虞集(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诗人。人称邵庵先生。少受家学,尝从吴澄游。成宗大德初,以荐授大都路儒学教授,李国子助教、博士。仁宗时,迁集贤修撰,除翰林待制。文宗即位,累除奎章阁侍书学士。领修《经世大典》,著有《道园学古录》、《道园遗稿》。素负文名,与揭傒斯、柳贯、黄溍并称“元儒四家”;诗与揭傒斯、范梈、杨载齐名,人称“元诗四家”

  • 字:伯生
  • 号:道园
  • 生卒年:1272~1348

相关古诗词

湛湛行

湛湛天宇玄以黝,星白如银垂近人。

牛羊散漫草多露,大帐中野傍无邻。

去年八月羽书急,妇女上马小儿泣。

今年八月天子来,身属櫜鞬月中立。

形式: 古风

子昂墨竹

子昂画竹不欲工,腕指所至生秋风。

古来篆籀法已绝,止有木叶雕蚕虫。

黄金错刀交屈铁,大阴作雨山石裂。

蛟龙起陆真宰愁,云暗苍梧泣湘血。

吴兴之竹乃非竹,吴兴昔年面如玉。

波涛浩荡江海空,落月年年照秋屋。

形式: 古风

商德符画幽篁古木

湘君宫在洞庭湖,幽篁古木龙所都。

石坛雨长碧苔藓,水屋风动青珊瑚。

老人攲枕看蝼蚁,嫠妇停舟听鹧鸪。

江南蜀道问来往,商公商公今有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为达兼善御史题墨竹

蜀道荒凉多古木,筼筜千尺相因依。

小年惯见今白发,杜宇夜啼愁不归。

老可尝作陵州守,古墨蛟龙多入手。

春雷每恐破壁去,神鼎空令夔魅走。

丹丘越人不到蜀,脩叶何以能纵横。

内府人家烂熳写,使可见之心亦惊。

江南御史龙头客,暂别那能不相忆。

知君深识篆籀文,故作寒泉溜崖石。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