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寒两齿忽觉动摇因成书怀

未年三十发先彫,岁晚俄惊两齿摇。

都为疏慵成计拙,直缘衰病觉形焦。

连经宿雨重裘冷,旋煮藜羹野兴饶。

摆脱尘樊犹未得,不堪回首问渔樵。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萧]韵

翻译

还未到三十就已显老态,晚年突然发现牙齿在动摇。
都是因为懒散无为,计划总是失败,只因身体衰弱疾病缠身,感觉形貌憔悴。
连续几夜的雨让厚实的皮衣也变得寒冷,快速煮点藜粥,野外生活的兴致却更浓。
虽然想要逃离世俗的束缚,但仍未实现,回想起过去,连渔夫樵夫都不愿再提起。

注释

未年:尚未到。
发先彫:头发先白。
岁晚:晚年。
俄惊:突然惊觉。
疏慵:懒散无为。
计拙:计划不顺。
衰病:身体衰弱疾病。
形焦:形容憔悴。
宿雨:连续几夜的雨。
藜羹:藜菜做的汤。
尘樊:世俗的束缚。
渔樵:渔夫和樵夫。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年老体弱,感慨身心变化的凄凉之情。"未年三十发先彫"表明早年的头发就开始脱落,而到了晚年,却惊讶于两颊牙齿摇动,显示出年龄带来的生理变化和衰败。

"都为疏慵成计拙"一句,说明诗人因为懒惰而未能及时对这些老态做出应对,反映了生活的无常和个人的无力感。"直缘衰病觉形焦"则进一步描绘了身体衰弱与疾病缠身带来的焦虑。

接下来的"连经宿雨重裘冷"写出了寒冷的冬日,长时间的阴雨使得诗人穿着厚重的衣服仍感到寒冷。"旋煮藜羹野兴饶"则是说即便是简单的野菜粥,也只能偶尔煮上一些来缓解饥饿,这些描述都表达了生活的艰辛和物质上的匮乏。

最后,"摆脱尘樊犹未得,不堪回首问渔樵"表明诗人对世俗纷争的厌倦以及想要超脱世俗,但又未能如愿。同时,对于过往美好的时光,也只能是无奈地向渔夫(隐居者)询问,透露出一种怀旧和无力的情感。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身体衰老、生活困顿以及精神追求的描写,展现了诗人面对生命晚景时的复杂情感和深刻反思。

收录诗词(237)

杨时(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归雁

天末惊风急,江湖夜思长。

悲鸣愁绝塞,接翼冒清霜。

泽岸多缯弋,云间乏稻粱。

茫然栖息地,饮啄欲何伤。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汉坂舟行

曲岸通幽径,疏篱映竹斜。

坞深藏吠犬,林薄露人家。

石濑鱼偏美,邻村酒易赊。

祇应云水富,自是一生涯。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麻]韵

合江亭晚眺

倚杖钩帘两水间,晴光飞影上雕栏。

帆催画鹢抟风去,雪吐铦锋作剑攒。

平野烟浮迷远目,晚溪潮涨失前滩。

骑鲸一往扶桑近,休问人间行路难。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安礼以宏词见勉奉寄

吏部文章世所珍,终惭无补费精神。

浮名肤外增馀赘,薄宦戈头寄此身。

养志吾方同邴曼,谈书谁复问山宾。

自怜坐顷三遗矢,衰晚那能用楚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