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抗倭名将戚继光所作,名为《圣水泉》。诗中通过对圣水泉的描绘,不仅展现了泉水的自然之美,更蕴含了深沉的情感与哲思。
首句“王气偏三辅,山灵迟上卿”,以“王气”和“山灵”为引子,暗示了圣水泉所在之地的特殊地位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三辅”指的是古代长安附近的三个地区,这里借指京城及其周边,暗含着对圣水泉作为京城之水的尊崇之意。“山灵迟上卿”则表达了对圣水泉的期待与敬仰,仿佛山川之灵也在等待一位德高望重的官员来品鉴此水。
接下来的“涌泉分左右,迭石起峥嵘”两句,生动描绘了圣水泉的壮观景象。泉水从两侧涌出,石头层层叠叠,形成峭壁般的景观,既展现了自然界的壮丽,也寓意着圣水泉的不凡之处。
“洛画龟犹负,河源鉴自清”两句,运用了洛水和黄河的典故,进一步强调了圣水泉的神圣与清澈。洛水之龟负图,象征着吉祥与长寿;黄河之源清澈,寓意着源头的纯净与生命的源泉。这两句诗通过历史典故的引用,增强了诗歌的文化内涵,同时也表达了对圣水泉水质的赞美。
最后,“君恩仍未报,不敢濯尘缨!”一句,表达了诗人对君主的忠诚与感恩之情,同时也流露出一种内心的矛盾与挣扎。在国家危难之际,诗人虽有满腔热血,却因种种原因未能尽展才华,心中充满了遗憾与无奈。这句诗不仅是对个人境遇的感慨,也反映了当时社会背景下文人士大夫的普遍心态。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邃的思考,展现了圣水泉的自然美与人文美,同时也寄托了诗人对国家、对君主的深情厚意以及对自己命运的深刻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