怨王孙/忆王孙.春暮

帝里春晚,重门深院。草绿阶前,暮天雁断。楼上远信谁传,恨绵绵。

多情自是多沾惹,难拚舍,又是寒食也。秋千巷陌,人静皎月初斜,浸梨花。

形式: 词牌: 河传

翻译

在京城的暮春时节,在重重门庭、深深院落中,阶前绿草萋萋,黄昏的天空,看不见大雁的踪影。伫立楼上等候音讯,而音讯全无,心中幽恨绵绵不绝。
多情人当是多烦恼,想不思念心里却又难以割舍,倏忽间寒食节又到了。夜深人静,秋千空荡,巷陌寂寂,皎月初斜,洁白的梨花沉浸在银色的月光里。

注释

怨王孙:词牌名,有多体。
据《词谱》,此调以秦观同名单调词为正体。
此词为变格,双调五十三字。
帝里:犹帝乡、帝京,指皇帝住的地方,也就是京城。
这里指东京汴梁。
远信:远方的书信、消息。
拚舍:割舍,舍弃。
寒食:节日名,在清明前一日或二日,焚火三天,只吃冷食,所以称寒食。
梨花:此处为见梨花思远人之意。
梨,谐音“离”。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深宫寂寞、怀念旧情的氛围。开篇“帝里春晚,重门深院”设置了一个幽静而封闭的皇家园囿之景,春天将尽,暮色渐浓,给人以时间即将流逝之感。而“草绿阶前,暮天雁断”则更增添了一份孤寂与凄凉,长满阶前的青草和远处断续的雁鸣声,都在诉说着一段难忘的情缘。

“楼上远信谁传”中,“信”字用得极妙,它既可以理解为书信,也可解作音信或消息,这里诗人似乎在等待着某种信息,但又带有一丝不确定性,显得有些无助和渺茫。紧接着“恨绵绵。多情自是多沾惹”则直接表达了内心的哀怨与深情,这里的“恨”并非单纯的情感,而是一种因过往美好而生的依恋之情。

“难拚舍”三字,简洁有力,表现了诗人对过去美好的时光无比留恋,不忍心割舍。而“又是寒食也”则是对时间流逝的一种无奈感喻,寒食节气在春分后,是一年中最冷的日子之一,这里可能暗示着内心的冷清与孤独。

最后,“秋千巷陌,人静皎月初斜。浸梨花”则是对深夜景色的描写,诗人在宁静的夜晚,借着初升的明月和沾湿了露水的梨花,表达了一种淡淡的忧伤和无尽的怀念。

整首诗通过对春末夜晚景象的细腻描绘,以及对往昔情感的深切表达,展现了作者复杂而丰富的情感世界。

收录诗词(92)

李清照(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有《集校注》

  • 籍贯:山东省济南章丘
  • 生卒年: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

相关古诗词

点绛唇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形式: 词牌: 点绛唇

点绛唇.闺思

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

倚遍阑干,只是无情绪。人何处,连天衰草,望断归来路。

形式: 词牌: 点绛唇

浣溪沙(其二)闺情

绣面芙蓉一笑开,斜飞宝鸭衬香腮。眼波才动被人猜。

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月移花影约重来。

形式: 词牌: 浣溪沙

浣溪沙(其二)

小院闲窗春色深。重帘未卷影沈沈。

倚楼无语理瑶琴。

远岫出山催薄暮,细风吹雨弄轻阴。

梨花欲谢恐难禁。

形式: 词牌: 浣溪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