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水满陂塘草满川,望中茅屋起孤烟。
十年不踏安丰路,遂与清淮作次边。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归隐田园的生活情景。开篇“水满陂塘草满川”,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述,展现出一个生机勃勃、水草丰美的画面。“望中茅屋起孤烟”则是诗人远眺茅屋时所见的一缕炊烟,这不仅营造了一种宁静与淡泊的氛围,也隐含着诗人对归隐生活的向往。
“十年不踏安丰路”,这句话表明诗人长久以来没有踏足过安丰道,反映出他对于世俗之事的疏离和超然。最后,“遂与清淮作次边”,则是说诗人选择在清淮一带定居,构筑了一个心灵的避风港湾。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和个人生活状态的抒发,表现出一种超脱红尘、寂寞求真的高远情怀。诗人通过这种方式,将自己内心的情感与外在的自然景观相结合,营造了一种既有距离感又饱含深意的艺术氛围。
不详
公元一〇九三年至一一六九年字彦猷。生于宋哲宗元祐八年,卒于孝宗乾道五年,年七十七岁。善文,明白晓畅,诗亦真朴有致。为人慷慨有气节。宣和六年,(公元一一二四年)与兄之义弟之深同登进士第。对策极言燕云用兵之非,以切直抑制下列。调历阳丞。绍兴和议初成,之道方通判滁州,力陈辱国非便。大忤秦桧意,谪监南雄盐税。坐是沦废者二十年。后累官湖南转运判官,以朝奉大夫致仕。之道著有相山集三十卷,《四库总目》相山词一卷,《文献通考》传于世
春秋遗迹旧山川,鲁破吴亡久寂然。
恰到前年征战处,数间茅屋起炊烟。
干戈九载予心哀,乱离谁复歌南陔。
喜君父母老相守,调官仍逐金陵来。
嗟予留滞行当归,秋雨夜寒闻捣衣。
短檠明灭泪眼暗,谁令不寐心如飞。
山色湖光过雨清,江边归骑净无尘。
先生有酒快吾取,相逢少见如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