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霞洞

往闻耆老言,兹洞深无际。

闇中或识路,尘外别有世。

几思绝人事,赍粮穷所诣。

棋终出易迷,炬绝入难继。

孤亭渺云端,于焉小休憩。

凭高眺城阙,扰扰如聚蚋。

尽捐滓秽念,遂有飞举势。

山灵媢清游,雨意来极锐。

濛濛湿莎草,浥浥凉松桂。

暝色不可留,怅望崖扉闭。

形式: 古风 押[霁]韵

翻译

从前听说老人们的话,这洞深远无边。
黑暗中或许能找到路,尘世之外另有一个世界。
多次思考要与世隔绝,带着粮食走到尽头。
棋局结束容易迷失,火把熄灭后前进困难。
孤独的亭子在云端之上,这里可以稍作休息。
登高远望城池楼阁,人群熙攘如同聚集的蚊蚋。
抛开污浊的念头,顿生飞翔的冲动。
山灵羡慕清闲的游历,雨意来得特别强烈。
雾气弥漫打湿莎草,湿润了清凉的松桂。
夜色渐浓不能停留,遗憾地望着紧闭的山崖之门。

注释

耆老:年长的人。
兹洞:这个洞穴。
闇中:黑暗中。
识路:找到路径。
绝人事:与世隔绝的生活。
赍粮:携带粮食。
棋终:棋局结束。
炬绝:火把熄灭。
孤亭:孤独的小亭。
城阙:城池和宫阙。
聚蚋:聚集的蚊虫。
飞举:飞翔。
山灵:山神。
雨意:降雨的意向。
湿:湿润。
暝色:暮色。
崖扉:山崖的门扉。

鉴赏

诗中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切感受和内心世界的超脱与飞扬。"往闻耆老言,兹洞深无际"一句,以听闻先贤之语为起点,描绘出栖霞洞深邃莫测的境界;"闇中或识路,尘外别有世"则透露出诗人在这自然美景中的迷离感和超脱尘世的意境。"几思绝人事,赍粮穷所诣"表明了诗人对红尘俗世的舍弃和追求精神自由的心路历程。

"棋终出易迷,炬绝入难继"这两句,用下棋和点燃炬火的比喻,形象地描述了诗人的思考过程和心灵解脱的艰难。"孤亭渺云端,于焉小休憩"则是诗人在山中独处时的心境写照,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宁静与满足。

"凭高眺城阙,扰扰如聚蚋"通过对远方城郭和虫群聚集声响的描绘,增添了诗中的意象丰富性。"尽捐滓秽念,遂有飞举势"则是诗人抛弃世间杂念后,精神得以飞扬的写照。

最后几句"山灵媢清游,雨意来极锐。濛濛湿莎草,浥浥凉松桂。暝色不可留,怅望崖扉闭"描绘了诗人在山中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景象,以及面对夕阳西下的感慨之情,表达了一种难以割舍的离别之情。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美景的热爱与超然物外的精神追求。

收录诗词(4805)

刘克庄(宋)

成就

宋末文坛领袖,辛派词人的重要代表,词风豪迈慷慨。晚年致力于辞赋创作,提出了许多革新理论。

经历

南宋诗人、词人、诗论家。在江湖诗人中年寿最长,官位最高,成就也最大。

  • 字:潜夫
  • 号:后村
  • 籍贯:福建莆田
  • 生卒年:1187~1269

相关古诗词

留山间种艺十绝(其六)桂

谗言自昔架空虚,薏苡非珠偶似珠。

半夜庭中金屑满,老夫明日费分疏。

形式: 七言绝句

浣溪沙.寄万年海上

无赖春痕惹梦思,尊前曾记唱新词,心期但有月明知。

渐许离情通宛转,休凭旧事怨差池,相逢鬓已又添丝。

形式:

□□□□(其一)

□□□□□□□,□□□□□□□。

□□□□□□□,苍生将如安石何。

君实可为宜努力,了翁自□不须多。

直今去作循良吏,孰若来赓喜起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菩萨蛮.题梦游图次瑟君韵

衔声托影淩天度,香霞入握云吹步。

凤羽化琼肤,五灵呈旧符。

紫华铺玉座,月颤星流堕。

丹诠泥人归,霓裳摇麝帏。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