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日无遮会中题白衣观音像(其二)

佛不度女人,女人阴性劣。

生男与生女,此是女人业。

白衣观世音,法为女人说。

欲偿男女债,此像不可阙。

至心誓皈依,诸障尽破灭。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以佛教视角探讨了女性在社会中的角色与命运,以及通过信仰寻求解脱的主题。开篇即引用“佛不度女人”这一传统观念,随后指出女性的阴柔特质可能被视为劣势,并提出生男与生女皆是女性业力的体现。这种观点在当时社会背景下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接着,诗人转向对观音菩萨的赞美,特别是白衣观音,认为她作为女性的守护者,为女性提供了特殊的教诲和指引。这反映了在男性主导的社会中,女性对于精神寄托和自我救赎的渴望。

诗中提到偿还男女债的概念,暗示了性别间的某种因果关系或平衡,强调了通过虔诚的皈依和发愿,可以消除障碍,达到心灵的净化与解脱。最后,诗人呼吁人们至心皈依白衣观音,以此破除种种障碍,实现精神上的超越。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明代社会对女性地位和角色的思考,也体现了佛教文化中关于性别平等、精神救赎和因果循环的哲学思想。

收录诗词(1617)

张萱(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八月十六夜同徐木之黄元卿黄逢永欧嘉可宴会陈集生太史园亭限赋古体

皎皎台上月,濯濯月中柳。

粲粲柳下人,共此一尊酒。

灏气薄疏林,振羽在户牖。

时序如跳丸,所遇忽非旧。

今夕是何夕,圆魄缩纤缕。

举杯问明月,盈亏无乃骤。

遨游美清夜,秉烛且携手。

古人亦有言,倏忽成老丑。

欢会须及时,酒旨复肴阜。

厌厌夜不归,绸缪美且好。

所嗟凤与麟,胡然代郊棷。

勖哉崇明德,共保金石寿。

形式: 古风

陈集生太史招同社中诸君子再宴写叶萼

主人敬爱客,言宴日绸缪。

尊酒喜重持,为乐不可渝。

中厨奏圆方,永夜飞觥筹。

长筵列应徐,意气横千秋。

起予唱高文,薄力非所勠。

嗟我报木桃,敢谓君子仇。

竟此一日欢,逭彼千岁忧。

诗人重明哲,美哉巢与由。

我躬既不阅,细故何足疑。

徘徊步中林,羡彼鹰脱韝。

滔滔东逝水,河清俟何时。

散发南山南,卒岁同优游。

来日幸不少,愿为影追躯。

努力共加飧,咄彼簸与蹂。

吾生亦有涯,探已复何求。

形式: 古风

题谢大行起东太君荣节卷

三从誓一往,杀身良不难。

所贵在□□,一死重泰山。

贞哉邦之媛,荼蓼备险艰。

妇顺与母仪,慈母为严君。

茕茕四十年,拮据难具陈。

鹓雏出丹穴,九万今扶抟。

騑騑美皇华,星轺何间关。

我母训以忠,努力期鼎铉。

忠臣必孝子,先哲有遗言。

含笑泉下人,揭日天上纶。

千秋垂琬琰,芬芳披九垠。

敢告彼师氏,内则此不刊。

形式: 古风

尹用平同人以八睡诗见示二年矣己未秋日园居尚寝无觉因忆用平来诗戏笔复之遂得四章诸君子珠玉满前西园公瓦砾继进者雅终不妨奏曲喷饭亦足解颐也(其一)

人以醒作睡,君以睡作醒。

醒睡亦同否,皆非真实境。

睁眼与瞌眼,旁观者最审。呵呵。

回转顾和难到晓,咍台许璪共登床。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