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画堂春·烹茶》由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的诗人董以宁所作,描绘了在落花飘零的春风中,茶香四溢的雅致场景。诗中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烹茶的过程与品茗的意境。
首句“落花风里绿烟轻”,描绘了一幅春日景象:落花随风飘散,绿烟轻拂,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哀愁的氛围。接着,“听来细细涛声”则将这种氛围进一步深化,仿佛在耳边轻轻响起的不仅仅是风声,还有那细碎的水声,仿佛是大自然最温柔的低语。
“凭携方曲向茶铛。蟹眼时烹。”这两句直接进入了主题——烹茶。诗人使用了“携方曲”这一形象化的表达,暗示了准备烹茶的过程,而“蟹眼时烹”则是对煮水状态的生动描绘,蟹眼指的是水沸腾时形成的细小气泡,形象地表现了水温恰到好处的状态。
接下来,“洗处轻攒素笋,尝时小破朱樱。”这两句继续描述烹茶的细节。素笋可能是指茶叶,朱樱则可能是指茶点,诗人通过“洗”和“尝”的动作,不仅展现了烹茶的步骤,也暗示了品茗的乐趣。茶叶被轻轻洗净,茶点被小心品尝,每一个动作都充满了仪式感和享受。
最后,“定瓷亲捧更盈盈。仙掌初倾。”这两句则将整个场景推向了高潮。定瓷,是中国瓷器中的精品,其质地细腻,色泽温润,用来盛茶自然更加增添了茶的香气与美感。诗人亲自捧起定瓷,茶汤满盈,仿佛仙人初饮,既体现了对茶的珍视,也表达了对生活之美的追求。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描绘,不仅展现了烹茶的技艺与过程,更传达了诗人对于生活情趣的热爱与追求,以及在繁忙生活中寻找宁静与美好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