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董伯玉造朝改秩

之子久言别,今秋忽此来。

访我湖山上,连月相追陪。

和诗动盈轴,举酒必尽罍。

使我增眼明,顿觉忘衰颓。

方将走山谷,乘兴共寻梅。

一笑坐花下,覆此黄金杯。

俄然告我去,遮路挽不回。

匆匆陈祖席,再豁怀抱开。

自古论治道,常患无人才。

如子虽寒素,万口称贤哉。

时运偶未至,半在困尘埃。

从今脱选调,宁复嗟淹回。

会见日千里,腾跃如龙媒。

愿言更努力,圣主方筑台。

形式: 古风 押[灰]韵

翻译

这个人长久以来都说要分别,今年秋天却忽然到来。
他来到我湖山间的居所,连续数月陪伴我。
他的诗篇丰富,每首动辄满卷,饮酒时必定一饮而尽。
他的来访让我眼界大开,顿时觉得衰老全消。
我们计划一起游历山谷,寻找梅花的踪迹。
欢笑中坐在花下,举起金杯共饮。
突然他告诉我即将离开,拦路挽留也无法改变。
匆忙间为我设宴饯行,再次打开胸怀畅谈。
自古以来谈论治国之道,常忧虑缺乏人才。
像你这样虽然出身贫寒,却受到万人称赞的贤才。
只是时运尚未到来,你暂时困于尘世。
从今以后不再受官场束缚,怎能再感叹滞留不前。
期待着有一天能一日千里,如同龙的使者般飞腾。
希望你能更加努力,因为圣明的君主正在搭建平台。

注释

久言别:长久以来都说要分别。
忽此来:忽然到来。
湖山:湖光山色的地方。
连月:连续数月。
盈轴:满卷,形容诗篇丰富。
尽罍:一饮而尽。
增眼明:让眼界开阔。
衰颓:衰老的感觉。
走山谷:游历山谷。
寻梅:寻找梅花。
黄金杯:珍贵的酒杯。
遮路挽:拦路挽留。
陈祖席:设宴饯行。
豁怀抱:打开胸怀畅谈。
无人才:缺乏人才。
寒素:贫寒出身。
嗟淹回:感叹滞留不前。
腾跃如龙媒:如同龙的使者般飞腾。
筑台:搭建平台。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吴芾的作品,名为《送董伯玉造朝改秩》。从内容上看,此诗是一首送别之作,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和鼓励。

“之子久言别,今秋忽此来。”开篇即抒发了久别重逢的喜悦,之子指董伯玉,今秋相会显得珍贵。

“访我湖山上,连月相追陪。”诗人在湖山间等待友人的到来,连续数月的相伴显示出深厚的情谊。

“和诗动盈轴,举酒必尽罍。”共同赋诗、畅饮美酒,是友人们欢聚时的常态,也反映了他们之间的文艺氛围和豪放情怀。

“使我增眼明,顿觉忘衰颓。”在朋友的陪伴下,诗人感到精神振奋,如同视力增强,一切忧愁皆被抛诸脑后。

“方将走山谷,乘兴共寻梅。”准备共同去山谷探访梅花,这里的梅花不仅是自然景观的描绘,也象征着高洁的情操和坚韧不拔的品格。

“一笑坐花下,覆此黄金杯。”在梅花之下欢聚,一笑之间,将黄金制成的酒杯倾覆,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对友情的无限赞颂。

“俄然告我去,遮路挽不回。”然而朋友即将离去,诗人心中充满不舍,但又不得不接受这次别离。

“匆匆陈祖席,再豁怀抱开。”匆匆忙忙地准备送行用的坐垫(祖席),再一次打开心扉,接受即将到来的离别之痛。

“自古论治道,常患无人才。”这是对历史上治理国家、缺乏人才的感慨。

“如子虽寒素,万口称贤哉。”尽管董伯玉出身平凡,但他的品德和才华却被人们广泛赞誉。

“时运偶未至,半在困尘埃。”朋友的时运尚未到来,目前还处于世俗的泥淖之中。

“从今脱选调,宁复嗟淹回。”希望朋友从此能够脱离低下的境遇,不再为过往的苦难而叹息。

“会见日千里,腾跃如龙媒。”期待有一天在遥远的地方重逢,如同龙马精神一般腾跃。

“愿言更努力,圣主方筑台。”诗人希望朋友更加努力争取,为实现理想的圣明君主所建立的平台而奋斗。

收录诗词(1146)

吴芾(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浙江台州府人(现今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县田市吴桥村)人。绍兴二年(1132)进士,官秘书正字,因揭露秦桧卖国专权被罢官。后任监察御史,上疏宋高宗自爱自强、励精图治

  • 字:明可
  • 号:湖山居士
  • 生卒年:1104—1183

相关古诗词

重阳再和乙丑岁韵

老去逢秋倍感伤,此生能见几重阳。

喜君绿蚁初浮瓮,容我黄花满泛觞。

幸返丘园如素志,况陪新旧话中肠。

已拚今日如泥醉,苦恨频年客异乡。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闻同庚不幸有感

我生甲申岁,同岁知几人。

十中无一在,使我涕陨巾。

尝试屈指数,谁登要路津。

不过五六辈,踪迹半已陈。

其一最先达,进为国大臣。

宠荣无与比,近亦以讣闻。

顾我何为者,本是陇亩民。

持橐已过分,寿更近七旬。

独恨苦拘缚,归志不得申。

天复放我归,遂此自由身。

湖山堪寓目,风月足怡神。

有花我共醉,有鸟助我吟。

若不自娱乐,开口对芳辰。

却恐泉下客,笑我浪苦辛。

虽生亦何益,徒负百年春。

形式: 古风

哭元帅宗公泽

呜呼哀哉元帅公,百世一人不易逢。

堂堂天下想风采,心如铁石气如虹。

正色立朝不顾死,半生常在谪籍中。

真金百鍊愈不变,流水万折归必东。

落落奇才世莫识,欲知劲草须疾风。

维时中原丁祸乱,尘氛涨天天濛濛。

众人畏缩公独奋,毅然来建中兴功。

雄图一定百废举,复见南阳起卧龙。

呜呼哀哉元帅公,翩然遗世何匆匆。

无乃天上亦乏才,故促我公还帝宫。

公还帝宫应有用,何忍坐视四海穷。

吁哉四海正困穷,兴仆植僵赖有公。

公虽居东都,天下日望公登庸。

公今既云亡,天下不知何时康。

正如济巨川,中流失舟航。

当今士夫岂无人,请问谁有公器业,谁如公忠良。

公虽不为相,德望震要荒。

公虽非世将,威棱詟豺狼。

伟哉奇节冠今古,我试一二聊铺张。

靖康元年冬,敌人正披猖。

庙堂惊失色,愁睹赤白囊。

公首慨然乞奉使,欲以口伐定扰攘。

朝廷是时未知公,公之蚤志不获偿。

忧国耿耿思自效,再乞守土河之旁。

命下得磁州,翌日径束装。

下车未三日,边骑已及疆。

敌人闻之亟退舍,匹马不敢临城隍。

顷之得兵数十万,康邸赖公王业昌。

及公领留守,北顾宽吾王。

恩威两得所,春雨兮秋霜。

馀刃曾不劳,危弱成安强。

奸雄悉胆落,谁敢乱纪纲。

呜呼哀哉公死矣,民今有粟安得尝。

狙诈乘我虚,近复陷洛阳。

洛阳去东都,雉堞遥相望。

不闻敢侵犯,岂是军无粮。

祇畏我公霹雳手,气慑不复思南翔。

呜呼哀哉公死矣,秋高马肥谁与防。

天子久东狩,去冬幸维扬。

都人心恋主,谓言何相忘。

朝夕望回辇,断肠还断肠。

公独以死请,再请意愈刚。

呜呼哀哉公死矣,万乘何当归大梁。

咄咄食肉人,尚踵蔡与王。

奸谀蔽人主,痛毒流万邦。

人怨天且怒,意气犹洋洋。

所冀我公当轴日,尽死此曹膏剑铓。

呜呼哀哉公死矣,始知国病在膏肓。

我公我公经济才,设施曾未竟所长。

但留英声与后世,永与日月争辉光。

此死于公亦何憾,顾我但为天下伤。

我闻天下哭公者,哀痛不翅父母丧。

父母生我而已耳,岂能保我身无殃。

邦人此时失所依,波迸东下纷苍黄。

我公我公不复见,秋风在处生凄凉。

百身傥可赎,我愿先以微躯当。

灵丹傥可活,我愿万金购其方。

彷徨愧无起公计,安得长喙号穹苍。

呜呼哀哉元帅公,太平时节君不容。

及至艰难君始用,民之无禄天不容。

呜呼哀哉元帅公,古来有生皆有终。

唯公存亡系休戚,千年万口长怨恫。

嗟我草茅一贱士,念此抑郁气拂胸。

衔哀挥涕何有极,愿以此诗铭鼎钟。

形式: 古风

夏日同官会饮白鹤寺双瀑亭李道济作诗纪事因次其韵

嗟予好泉石,所至穷幽胜。

年来堕尘埃,复苦炎热盛。

赖有古招提,相去不步仞。

何时供燕游,庶以息喧竞。

山僧结虚亭,潇洒净如镜。

双瀑从天来,景物更幽迥。

栏楯溢波光,清凉殊可凭。

复幸僚友贤,雅与山川称。

得暇倾尊罍,相从尽豪俊。

令尹如子文,去就亡喜愠。

贰邑不负丞,所蓄金玉润。

耿侯固坦夷,赵子亦纯正。

盍簪已足乐,况复有名酝。

酒酣人意适,坐久天宇静。

踏月各言归,清风远相趁。

君诗继踵来,敏捷过于瞬。

中复含妙理,不独写幽兴。

读罢愈惊人,痴坐不知暝。

援笔强续貂,安能继高咏。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