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江静.戊辰七月和闰庵纪梦词

玉笛声残连隔浦。正悲秋、景光难驻。

瞢腾一晌,喧阗四作,作铙歌雄句。

曼衍不分明,朱霞起、黑风吹去。

飘尘渐敛,荒烟欲迷,闻人语、不知处。

说与君、情最苦。似飘摇、小园枯树。

帷灯焰短,窗纱雾隔,深鼍更蛙鼓。

梦境细沈思,怕真个、报人风雨。

狂花易尽,空枝易坠,兰成怎赋。

形式:

鉴赏

这首词以笛声开篇,描绘了湘江边秋日景色的流转与消逝,"玉笛声残连隔浦",传达出一种凄凉而深远的意境。"悲秋、景光难驻"直接表达了词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接下来,词境由笛声转向现实,"瞢腾一晌,喧阗四作",热闹的场景与孤独的心境形成对比。

"曼衍不分明,朱霞起、黑风吹去",运用象征手法,暗示世事如梦,红霞被黑风带走,暗喻人生无常。"飘尘渐敛,荒烟欲迷,闻人语、不知处"进一步渲染了迷茫与失落的情绪,词人仿佛迷失在自己的梦境中。

"说与君、情最苦"直抒胸臆,表达深切的情感痛苦。"似飘摇、小园枯树"以枯树比喻词人的孤独和落寞,"帷灯焰短,窗纱雾隔"则增添了夜的寂静与凄凉。"深鼍更蛙鼓"借深夜动物的声音,强化了孤独与不安。

最后,词人担忧梦境中的情景会变为现实,"怕真个、报人风雨",预示着可能面临的困境。"狂花易尽,空枝易坠"寓言生命的短暂和无常,"兰成怎赋"借用典故,感叹自己难以如古代诗人那样在困境中写出佳作。

总的来说,这首词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象征,展现了词人深沉的秋意、人生的无常以及内心的苦楚,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收录诗词(135)

奭良(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六州歌头.南涧体

沈思往昔,历历事堪惊。长卿病。嵇生性。忒宁馨。

总无成。孤负青灯影,文字瘿。连番屏。叨一命。

迁九鼎。选人行。作吏东京。荐祢随朝觐。乘鄣边亭。

似浮萍蕉梦醒。一晌扬荆。阳六俄经。恨余生。

在京南顷。系狗颈。蛾贼靖。左迁丞。拌断梗。甘画饼。

又扬旌。惹他评。料彻红巾盛。从先事,不曾听。

柴门迥。芸馆聘。然藜青。雅意书檠。依样遭髡刭。

令人瞠。只庾郎霜鬓。柔翰尚多情。此意难平。

形式:

沁园春(其一)剪发

发则何辜,忽而半髡,忽而尽倾。

想盘龙挽结,频烦玉捥,堆雅梳掠,又费金茎。

温镜如雪,并刀似水,直截青丝二尺赢。

而今后,学男儿拜跪,不用朝争。从来短后纵横。

便一握相寻智者能。

只飞蓬匪易,仅垂燕尾,步摇难插,乍寂鸾声。

偶遇华妆,仍装义髻,真赝中参眼倍明。

迁流惯,叹伊川野祭,犹是迂生。

形式:

沁园春(其二)不穿耳

望若垂珠,粉滴玲珑,粹白可嘉。

是天然爱好,鸳针漫度,风流自赏,蝉鬓微遮。

翠珥虚香,琼膏罢揾,穿穴翻嫌璧有瑕。

春闺静,指困人红豆,抛出窗纱。明珰点缀原佳。

只刻画冰肌事较差。

矧掩时指滑,光同半月,欹来脸近,枕印余霞。

本自中虚,何劳侧击,片玉装成两朵花。

閒寻思,想伊人凿空,悔读南华。

形式:

沁园春(其三)金齿

有美在中,瓠犀粲然,两三点金。

想敲时眉绉,移嗔鬟侍,嵌来吻合,媚视藁砧。

坚却能安,刚偏不吐,接近珠喉一往深。

餐霞未,尽从容漱石,漫剔银簪。含香鸡舌沉沉。

倘狭路相逢忍不禁。

只杨枝作闹,缄情脉脉,菱花对照,笑语吟吟。

白粲何多,黄流贵少,余慧何时到织纴。

翻新样,判削除百镒,布满陀林。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