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古二十七首(其十七)

我思避世士,乃在匡山陬。

身与浮云閒,心与造物游。

躬耕岂不劳,田野日休休。

有酒且孤斟,得句还自讴。

黄鹄举千仞,万事同一沤。

孤怀信高鶱,清风邈难俦。

望之不可及,使我中心忧。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士的生活状态和心境,充满了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意味。

首句“我思避世士,乃在匡山陬”点明了诗人对避世隐居生活的向往,将理想中的隐士形象置于匡山的边缘,暗示着远离尘嚣、回归自然的宁静生活。

接下来的“身与浮云閒,心与造物游”两句,通过“身闲”与“心游”的对比,展现了隐士既超然于物质世界之外,又与自然万物和谐共处的精神境界。这种超脱世俗、心灵自由的状态,是许多文人墨客所追求的理想状态。

“躬耕岂不劳,田野日休休”则以躬耕为喻,说明即使在劳动中也能找到内心的安宁与满足,体现了隐士生活的另一面——虽有劳作,但内心却因与自然的亲近而感到愉悦与放松。

“有酒且孤斟,得句还自讴”描绘了隐士独饮自乐、吟诗抒怀的情景,进一步展示了其自在洒脱、随性而为的生活态度。

“黄鹄举千仞,万事同一沤”运用比喻手法,将人生百态比作海面上的泡沫,强调了对世间事物的淡泊与超然,体现了隐士对生命本质的深刻理解。

“孤怀信高鶱,清风邈难俦”表达了隐士内心的高洁与孤独,以及对清风的向往,暗示了其追求的精神高度难以被世人所理解或达到。

最后,“望之不可及,使我中心忧”则流露出诗人对理想生活难以实现的无奈与忧虑,同时也表达了对隐士生活方式的敬仰与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隐士生活的描绘,展现了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主题,语言流畅,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思考,是中国古代文人对于理想生活的一种艺术化表达。

收录诗词(1619)

孙承恩(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拟古二十七首(其十八)

我昔登岱岳,仗剑叩天关。

振衣翔千仞,日月如可攀。

缥缈云雾低,飒爽天风寒。

俯首视九州,尘世何漫漫。

相逢王子晋,绿发芙蓉颜。

授我紫霞篇,饫我绛雪丹。

招邀入太清,陟降三神山。

后天永长存,独立超人寰。

决择苦不勇,欲去更盘桓。

尘土汩没人,万事成波澜。

悔恨无由追,抚膺但长叹。

形式: 古风

拟古二十七首(其十九)

鄙夫贪幸得,志士无苟安。

义礼凛大防,毛发谁能干。

介石不终日,洪流激奔湍。

磊落开心胸,自拟白日看。

交游亦满眼,知己良独难。

愿言推子心,为我照肺肝。

形式: 古风 押[寒]韵

拟古二十七首(其二十)

漆园有傲吏,放言恣汪洋。

八荒为庭隅,天地为盖藏。

大小等鹏鴳,修短齐彭殇。

虽非中庸道,理亦各有当。

鸱鸮矜腐鼠,木灾怨青黄。

彼其视万钟,何啻一秕糠。

英英威凤骞,矫矫神龙骧。

其人如可作,吾当为褰裳。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拟古二十七首(其二十一)

我有百鍊铜,铸为盘龙镜。

制拟轩辕古,色作寒冰莹。

外可毛发鉴,内可心胆静。

持之遗灵脩,期使万象正。

胡为众妒兴,诋诟乃交并。

人心岂真昧,物价谅有定。

千秋在世间,谁能掩光颎。

形式: 古风